Canon TS-E 24mm f3.5 移軸擺頭鏡修復

您是2016/09/22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個鏡頭原來的拆解資料在這裡,請自行參考。原來的後段摔壞了,鏡主原來想修復,但買不到零件,要重做零件很貴。於是想買個移軸轉接環接在後面用,先將尾巴移軸處設法鎖起來,但是移軸的功能當然已經消失,圖中是暫時設法鎖起來的外觀。

但是移軸轉接環又沒有 EF 接環用的,要用 CY 轉接 NEX 的來修改,修改的資料在這裡。但是評估結果不能用,因為移軸零件的內徑很小,而且移軸時內部零件會擋住像場,移軸 3 mm 就有暗角,根本不實用啊!

於是另起爐灶,研究了許久,認為可以用轉接環的移軸機構取代原有的移軸機構,就這樣施工看看吧。但是一開始其實也沒什麼把握,邊施工邊研究吧,走一步算一步

因為原來的對焦機構已經摔的有點輕微變形,轉起來有些阻力,只能手動,所以自動對焦的功能就沒有了。

如果用移軸轉接環,那原來的一些電路也沒有辦法配合,所以光圈也要改為手動。於是要先把光圈能改為手動才行,這是後鏡組,光圈機構在這個組件上面。紅框中的螺絲拆開後可將內部光圈組取出。

這是光圈組件。

原來的光圈是由馬達與齒輪驅動,原來的位置在圖中左方,圖中光圈驅動馬達已經拆下,紅框中的是凸出的桿子,還好這個桿子可以控制光圈大小。

本來想看有沒有其他方法控制光圈,於是再拆,但是這個機構好脆弱,差點斷掉,所以不建議拆。

只能用那個凸出的桿子控制了,先車了一個鋁環,要放在後鏡組的內側,外面要鎖上由外面控制光圈的機構。

這是前端的核心,後面的後鏡組已經拆下。

後鏡組內部放入鋁環。

外面的殼子稍微挖掉一些,銅片上方要深入到縫隙中控制前面所描述的凸起的桿子,紅框中所了一個柱狀螺絲,功能後面會說明。

後鏡組裝回,內側鋁環會頂在鏡身的核心,所以摩擦面要稍微上些油。

做了個奇形怪狀的鋁環,因為要避過擺頭機構內的擺頭機構。

左方銅片處要鎖由外面控制光圈的連桿,紅框中的縫隙要卡住後鏡組上面的柱狀螺絲,這樣就可以由外面控制光圈,這個縫隙要做成長型的以便容許對焦時柱狀螺絲前後移動。這個鋁環其實主要的功能只是在容許鏡頭組件可以前後移動。

這個零件另外一面要銑掉兩區,以便避過鏡身前段內的對焦定位器,忘了拍照,由圖中可以看到下方有些缺口。

鋁環裝上。

這一節是控制擺頭的,裡面要銑掉一些,否則控制光圈的鋁環放不進去。

圖中下方的凸出物是光圈控制機構的附屬物,這隻鏡的外表是方的,而光圈機構轉起來是有弧度的,因此要把外表弄成有弧度的。

另外一面,光圈控制的連桿要由此處穿出去。

但是連桿由縫隙中穿出去,會造成內外相通而漏光,所以連桿銅片要做成這個外觀。

裡面鎖上以後,外面要向後折。

左方紅框中,由縫隙中鎖上連結的銅片。下方紅框中原來有個備用的螺絲孔,裡面放上鋼珠與彈簧,後面鎖個小止付螺絲,這就是光圈定位鋼珠。

外面的外殼再鎖上,這樣光線經過曲折,能漏進去的就很有限。而且外殼的開口向後,這樣也更能減少漏光。

裝上撥動的鈕,移動範圍不太大,沒有地方可以打光圈數值,但是操作光圈沒問題,最大點的是 f 3.5,第二點是 f 5.6,紅點處是 f 8。

這個移軸轉接環本來前面是 CY 接環,以前把他改為前面接 EF 鏡頭,請參考這裡

現在要把這個轉接環移植到鏡頭尾巴取代原來的移軸機構。因為太厚,所以後面原來的 NEX 接環要車短,要先拆開看看裡面有沒有車的空間,這個尾巴可以轉動以便調整移軸的方向,共有 12 個定位點。把尾巴接環轉到某些角度就可以在紅框的位置看到底下的螺絲,共有五隻螺絲。

五隻螺絲拆開,可以把原來的接環取下,中間有四隻螺絲鎖著接環。

本體上面有六個定位鋼珠,為何要這麼多?因為接環定位的位置不能太鬆,而且太鬆的話,接環與本體的阻力不夠,由機身上拆鏡頭會整個鏡頭轉,鏡頭會拆不下來。

確定尾巴接環有車的空間就比較好辦了。

把原來的接環車薄,卡爪車掉,外面鎖了一圈鋁環。

把原來 EF 接環裡面車修一下,套在外面由側面鎖上,這個角度要鎖的很準,否則移軸的方向就無法與畫面平行或垂直。實際做的時候是先把 EF 接環鎖在鋁環上,再把 EF 接環套在原來的接環外面,縫隙中先抹了 AB 膠,調整好角度等膠硬化,這樣角度就會是對的,膠硬化以後再去鎖螺絲補強。

鏡主說無須貼晶片,所以沒貼,這個尾巴要貼晶片也沒有問題。

另外一面,把原來鎖 EF 接環的部分車薄,剩下約 2 mm 厚度,外面鎖上一個方板。

另外一面。

照原來的方式鎖在擺頭機構上。

側面完成圖,該陽極染黑的還要送去做陽極。

這樣改起來是擺頭與移軸方向一致,如果要想垂直的話也可以,但是要把後面一節的螺絲拆掉重新轉 90 度安裝即可。

這個鏡要修復還是修成 EF 接環比較容易,因為 EF 接環才夠大,才能扣在原來的尾巴外面。要改別的接環,後面要修更短,整個接環要換掉,不太好弄。前面方板處沒有再磨薄的空間,如果移軸機構要再前移,也並不是不可能,但是要縮入一些,那個方形的座子就不太好做了,形狀會變的很複雜。但我相信應該可以改的出來,只是要花更多錢啦。

擺頭在最大位置,剛好不會頂到後鏡組。

移軸到最大位置時,移軸零件也不會擋住像場。

裝上 Canon EOS 機身。

透過轉接環接在 Sony A7 機身。

這隻鏡能修改出來,自己都覺得很厲害,一開始的評估是沒辦法,因為那個光圈太難搞了,裡面空間實在太小。好幾天沒好好睡覺,睡覺都會去想要怎麼弄。尾巴也很難弄,太勉強,量了好多次才確定能裝的上。

試拍看看,最大光圈 f3.5,移軸到最大,移軸 10 mm,其實有點軟,而且邊角失光較嚴重。

不過實際上拍移軸多半是拍建築物,而且是由下向上拍,邊角失光會變成天空較暗,天空反而會變的更有層次。我是懶惰,懶得帶相機到樓下拍,所以加減看吧。

f8 左右,圖縮小了看不出來,其實解析度不錯。

最小光圈 f22,邊角失光減輕很多。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