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tar 28-105mm f2.8-3.8 鏡頭改裝為 Pentax K 接環


Vivitar 28-105mm f2.8-3.8

看到有人拍賣一隻 Vivitar 28-105 f2.8-3.8 的鏡頭,看看這隻焦段與光圈應該算實用,最近拍典禮,有些場合似乎就需要這樣的焦段,可惜是 Nikon 接環的。以前就想買一隻這個規格的,但是一直沒看到夠便宜的K接環鏡,而且原廠鏡光圈比較小。於是就想到乾脆來改鏡吧,順便看看 Nikon 如果要改為 K 接環該怎麼改。

此鏡拿到時發現接環上的光圈連動桿沒有作用,也就是說光圈都是在縮光圈狀態,即使壓下連動桿,光圈也不會全開,後來發現此鏡應該是被拆過,少了零件,問了原來的賣家,據說原來就是如此,但是因為他是轉接在 Canon 上用,用了轉接環,本來就沒有光圈連動,因此也沒發現,不過我要改鏡,也就不深究了。

Vivitar 28-105mm f2.8-3.8

此鏡光學規格為 13 群 15 片,有些重量;這是側面的樣子,在 105 焦距會伸到最長。Nikon 鏡頭的法蘭距較長,與 K 接環的法蘭距相比,其實只有差大約 1mm 多一點,而且 Nikon F 接環的直徑比 K 接環小一點點。兩者的尺寸相差有限,無法用轉接環來轉接。

有人說 Nikon 的鏡頭可以在某個角度直接接上 Pentax 的 K 接環,我試過,很緊很難接,怕會磨損到接環彈簧,而且在數位機身上似乎會磨損到機身,也沒有光圈連動,當然無法全開光圈對焦,所以強烈的建議【不要這樣玩】,會損到機身。

左圖中,下面是 Nikon Ai 接環,上面是 K 接環,比了一下發現 Ai 接環如果將紅色部份車掉就可以剛好塞到 Pentax 原廠的 K 接環內。而上方 K 接環的底部紅色部份車掉則與Ai接環套在一起時,剛好會比原來的 Ai 接環長出來大約 1mm 多一點,這樣應該剛好可以對焦在無限遠。

但是有個問題,靠近 Ai 接環內側突出來的部份其實很重要,車平了之後 Ai 接環的上部就會分家,不過沒關係,反正那個部份要塞在 K 接環裡面。但是您也許要問,那一節車掉了有何問題,本來似乎用不到,因為 K 接環可以用螺絲鎖在 Ai 接環上就好了,沒錯,是可以用螺絲鎖,但是後面 Ai 接環上面有一圈黑色的防反光塑膠圈就沒有地方鎖了,所以那一節還是要塞在K接環裡面。

紅框中是 Ai 接環上的一個定位裝置,應該是最大光圈的定位裝置,此裝置改鏡後已經不需要,可以拆掉。

藍色的地方車平了之後,其實上下兩部份是會分家的。

分家之後像這樣。

這是 K 接環的內面,邊緣本來突起一圈,把那一圈車掉剛好厚度大約就是 1mm 多一點,而且剛好比 Ai 以及 K 接環的法蘭距差異小一點,這樣改了之後保證可以對焦到無限遠。

Ai 接環將接環的插刀部份車掉,並且將接環車薄後可以塞入 K 接環內部。

K 接環可以用螺絲鎖在 Ai 接環上,當然 Ai 接環上要攻螺絲孔。

這是 Ai 接環裡面的縮光圈零件,Ai 接環與K接環類似,拍攝的一剎那光圈釋放桿會縮起,光圈也會縮起,而且機械結構的位置也接近。

一般改鏡後很難改成開光圈測光,也就是光圈釋放桿無法與鏡頭及機身連動,就像 M42 鏡那樣,只能在 M 模式。但是因為此鏡的零件結構與K鏡類似,因此動念想改成與 K 鏡一樣可以光圈連動。

中間是控制光圈的環,上有一個凸桿,那就是光圈連動桿,靠一個細細的螺紋圈鎖在 Ai 接環的內面。但是這個環在鏡頭側缺少了與光圈內部連動的裝置,研究了一下,可以自己要製作一個零件才行,後面再來談那個零件。

這是鏡頭內部的樣子,紅框中是光圈控制機構,順時針壓下則會將光圈打開,放開則收光圈,方向是與接環上的連動桿一致,這樣改起來就有希望了。

自己要做的零件就是固定在連動環上面,有一個突起可以深入此縫將光圈機構壓下而開光圈。

中間是原來的光圈連動裝置的連動環,上面零件 B 與機身上的光圈釋放桿連動,機身的光圈釋放桿釋放則零件 B 帶動中間的環。因為 Ai 接環外面還要接 K 接環,因此這個零件 B 會不夠長,無法與 Pentax 機身連動,故要用 AB 膠黏上一節鋁片 A,因為零件 B 的位置偏向鏡頭中央,K 接環的連動桿還要靠外側一點,所以 A 零件要折一節偏向外面,這樣黏上以後才能碰到機身的連動機構。

因為要與鏡頭裡面的光圈機構連動,因此要製造零件 C,連動環在該處剛好有缺口,因此零件 C 要作成歪向一邊,紅色圈圈處是與鏡頭中的那個光圈機構互動的位置,這個位置要算好,K 接環的機身連動桿壓到底的時候,C 剛好也要將光圈壓到全開。

也許您要問,為何要剛好?因為一般的K接環在光圈連動時還有彈簧作為緩衝而非直接壓到底,但是這隻鏡頭裡面的機構無法設計一個緩衝的彈簧,因此要算好位置。位置沒算好也沒關係,在製作零件 C 的時候,慢慢磨就好,不要磨過頭。

但是怎樣是剛好呢?先將零件 A 用 AB 膠黏好,把長度位置都調好,讓它可以發揮正常的光圈連動功能,零件  C 也裝上,嘗試將整個接環暫時先裝上鏡頭,看看撥動零件 A 時會不會帶動光圈,不但要會連動,還要有一定的游隙。然後將光圈放在最小,嘗試裝上機身,看光圈是否會被放大,如果 C 的位置正確,應該是剛好接環卡住卡榫時放到最大光圈,這情形與原廠的 K 鏡不同,原廠有彈簧作為緩衝,所以裝上機身後稍微轉個角度就可以全開光圈。此時沒有緩衝,那就要調整到卡榫就定位時剛好是最大光圈,如果還沒卡到就已經是最大光圈,那就要估計看還差多少度,然後再來將零件 C 上面紅色圈中再磨掉一些,但是如果已經轉到卡榫還沒放到最大光圈,那表示零件 C 的尺寸已經磨過頭了。

這是機身側光圈連動桿加長後的外觀。

這是鏡頭側連動桿磨好後的外觀,沒有磨成梯形,稍微磨圓了一點。

這裡有個麻煩,因為那個黑色的連動環是由一個螺紋環(左圖中黑色的部份)鎖在 Ai 接環上,但是也不能鎖太緊,否則連動環無法輕盈的轉動。但是那個螺紋環很鬆,中間的連動環轉個幾次可能就會把外環給帶動的鬆脫,所以要固定。

怎麼解決呢?先做這樣一個零件。

把上圖中的零件裝在鏡身上螺紋環邊,在接環的鏡頭側原來就一個凹入區,而且有現成的螺絲孔,那個自製的零件剛好可以固定在這裡。鋁片前方磨成一個很小的突起,剛好卡在固定環的缺口中,這樣固定環就不會因為轉動而鬆脫,也不會變緊而卡住光圈連動環。

裝好後的狀態,左方的鋁製零件就是鏡頭側的光圈連動桿,現在可以自由轉動了。

這是另一個麻煩,原來的黑色防反光塑膠圈的孔洞太小,改裝後的光圈連動桿較粗,所以那個孔洞要磨大一些。

這是完工的樣子,連動桿已經用黑色簽字筆塗黑,現在已經將原來的 Ai 接環改為可以開光圈對焦的 K 接環,可以像標準的K鏡一樣,在 Ds 上面可以用 AE-L 測光鈕來測光了。

改這隻鏡只是一個嘗試,證明其他的接環也是有機會改為可以有光圈連動的 K 接環,以後有機會看能否改為 PK-A 鏡。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6/6/15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