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SD10 Canon EF 接環

您是2009/5/10 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許多人對 X3 CCD 的成像非常欣賞,但是奈何只有 Sigma 的機身可用,於是就想將 Sigma 的機身改為 EF 的接環,事實上也有許多人改成了。

我是玩改鏡,但是有朋友希望改一台 SD10 來試試看,本來不想改,但是想想也是一種挑戰,於是就來改改看。在網路上找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幾乎對於改的過程都語焉不詳,我就在想如果能改成,我一定要把資料寫詳細一點。

評估的結果,發現並不好改,主要是接環的問題,並不是把 Canon 原廠的接環裝上就好,因為那樣會太厚,根本對不到無限遠,網路上改成的似乎多半是用 Kenko 的近攝環來改的,裡面 EF 的電子接點也是用近攝環裡面的零件來改。但是在拍賣網站上逛了好多天,根本沒人賣,要買新的也很貴,於是找新竹的彭先生訂做,以上的評估結論其實是研究了好久才確認的。

等了半年多吧,終於等到了接環,於是動手改,終於改成了。

就開始介紹怎麼改吧,先把紅框中的螺絲拆下,這是固定紅外線濾片的螺絲,拆下後濾片連同外框可以向下向外抽出來,要先保存好,最後再裝回。濾片上的其他螺絲不要亂拆,那是固定濾片的。圖中接環上的螺絲已經拆下。

這是底板,要改機的話要拆掉,綠框中有兩顆長螺絲,紅框中是六隻短螺絲,藍框中是兩隻中等長度螺絲,紫框中的螺絲是要把電池組取出才看得到,也是中等長度的螺絲。

紅框中還有一隻小螺絲。

底板拆掉後要拆面板,左方有三隻中等長度螺絲藏在塑膠覆皮的裡面,要把皮掀開才拆的到,上面紅框中有兩隻稍長的螺絲。

不過都拆掉還不能將面板取下,還要拆側板,後面會說明。

接環拆下後可以看到有些凸起,四個是螺絲孔的座子,上下的兩個是定位用的,改機的話都要磨平,用磨輪或者是用美工刀切掉都可以。

側板有三隻螺絲,都要拆掉,拆掉後,面板就可以取下了。

這是各處拆下的螺絲,上面紅框中的是面板上的,綠框中的是側板上的。藍色框中的是底板圖中紫色框裡的。其他是底蓋上的,其中小紅框中的是底蓋裡面的那一隻。

這是拆下的 Sigma 接環以及下面的墊環,這些其實都沒有用了。

面板拆掉就可以把鏡頭定位卡榫拆掉,在大紅框中的一些機構是卡榫,都拆掉吧,沒用了,改機的話就是破釜沈舟了,沒辦法回頭。

小紅框中是兩隻螺絲,是固定接點組件的,這個接點組件還不好拆,網路上的資料都語焉不詳,拆的時候要把橫箭頭處的海綿取下,將黏在反光鏡室底下的黑色貼紙撕起來,再把固定螺絲取下,將組件向機身的上方推動,也就是圖中的左方推,要慢慢的,不要用暴力,因為裡面還連著軟式電路板,向上推的過程中可能會把直箭頭旁的貼紙給磨破,所以先將貼紙稍微撕開也可以。

當慢慢把組件移出來一些後,只要可以看到電路板時就可以將它剪斷,剪斷後就可將組件取出。不過有人是把機身拆得更徹底,把組件取出來,當然也可以,但是我對機身實在沒那麼有天分,不太敢拆,怕裝不回去,所以剪掉就算了。

這是鏡頭卡榫的組件,拿下來就好,因為用不到了。

這是重頭戲,要改為 EF 接環,這個 EF 用的接點組件很重要,本來相機主人提供了一台廢機身來取零件,結果那台機身很難拆,這個零件又不能用暴力取下,萬一搞壞了就沒用了,所以就拆我自己的一台廢機身,這是拆出來的原狀,還有許多地方要修改。

看網路上的資料好像都是用 Kenko 的近攝環零件改的,也許那個零件尺寸本來就小,所以比較好改,但是這個 Canon 原廠零件還真難弄,許多地方要磨掉。 不過請注意,即使是 Canon 原廠的機身接點組件也不是每個機型都相同,所以要看實際的形狀去修改。

紅線右邊都要磨掉,放在機身上比比看就知道,右邊凸出的平台幾乎都要切掉。

這是後面,本來接點是鑄在塑膠裡面的,但是會頂到機身內的電路板,所以要把多出來的塑膠磨掉,原來的接點又不能剪掉,剪掉的話,會不好焊接。磨的時候也不能把鑄的部份全都磨掉,要留一些,免得接點脫落。

焊接時要焊在圖中接點的背面,如果焊在正面會頂到機身裡面其他的電路板。

紅色箭頭處要磨平。

右方箭頭處可以看到凸出的接點都打彎了,免得頂到機身內的電路板。

左方的幾隻接點很奇怪,結構不一樣,本來那幾根接點是直的,要把圖中電線擋住的位置磨掉一些,然後把接點打彎,這樣才不會頂到機身裡面的電路板。反正就是要不斷測試。

實際的工作程序是先不要焊電線,整個組件能順利的放進去之後再焊接電線。

這幾根接點是會轉動的,怕會碰觸,所以貼了一塊電氣膠布在上面隔開。

這是機身裡面要裝接點組件的位置,可以看到一片軟式電路板,就是這片電路板,會頂到,所以要改造接點組件才行。

圖中可以看到接環已經裝上了,因為是訂做的,所以裝上沒問題,不過尺寸也是有些車修過的,因為彭先生還在測試。

其實要裝接點組件之前,要先把接環弄好, 看鏡頭裝上以後是否可以對到無限遠,因為機身本身有對焦準確的綠燈,所以即使沒有裂像對焦屏也還算方便。要無限遠確定了之後,這個裝組件的空間大小才能確定。

因為有些接點可能會碰到電路板,所以還是貼了一片電氣膠帶絕緣,這樣比較安全,免得短路。

這是接線圖,底下的 EF 的接點組件,右上方是機身上的接點。下方的第二第三可以接起來,因為鏡頭上那兩個接點也是合併的,圖中的方向是由機身的正前方看進去。

這個圖是參考色影無忌網站的標準十八度兄提供的接線圖以及許多網站的描述:【EF 的接點基本上與 SD 的接點順序相同】,然後重新繪製。

機身中其實有些地方要磨掉,焊接電線以及安裝組件以前要先磨,上方藍框中原來的凸起處已經磨平,左方原來也有一塊凸起的部份,要磨掉,反正要用原廠 EF 鏡頭裝裝看,看哪裡頂住磨哪裡。

左上方紅框中有個撥桿,有人說要撥上去鏡頭功能才會作用,可是我沒撥上去也可以用,所以應該可以不管它。

圖中的接點組件已經裝上了,用 Canon 機身中的組件,螺絲孔要稍微修一下,組件上的螺絲孔要向上修 0.7mm 左右,反正沒有焊電線之前這個接點要徹底測試看能否裝到正確位置。但是如果用的不是原廠的接點,是否要修螺絲孔我就不知道了。就是這個螺絲孔,一開始修的不夠,結果有時可以自動對焦,有時又失效,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位置稍微偏了。

接點組件安裝位置有兩個重點,一是與接環的距離,太高會頂到鏡頭接點,太低會接觸不到,可以參考一下原廠機身裡面接點的位置。接點組件左右的位置比較不容易偏差,但是上下的位置會有偏差,所以要量好接點與接環邊緣的位置,否則無法與鏡頭的接點接觸。

組件上的電線先焊好,然後裝的時候由下方的縫隙裡面穿出來,焊電線的時候要注意,接點的焊錫不要太大一塊,怕會頂到裡面的零件,圖中有個白色的塑膠齒輪,裡面連著一根橫金屬軸,應該是控制反光鏡的。

電線由裡面穿出來後,焊接在機身上的接點上,原來機身上的軟式電路板可以由縫隙裡面慢慢抽出來,要小心不要拉到其他的電路板,不抽出來當然也沒關係。如果抽的出來,原來焊在機身接點上剩下的部份,可以用烙鐵拆下來。

因為接環應該已經測試好了,接點也焊上了,此時已經可以裝上鏡頭測試,但是要注意,因為鏡頭的定位卡榫還沒裝,所以要先用簽字筆做記號,裝上鏡頭,將角度對好就可以看看是否會自動對焦等等的。如果可以了,那恭喜,已經成功三分之二了。

鏡頭卡榫很重要,因為牽涉到自動對焦接點的位置,所以不能沒有卡榫,那樣很難定位,不過看網路上改的卡榫都很醜,直接露出一截金屬,我決定要改漂亮一點。

在接環座子的邊緣磨出一個缺口,鎖了一片金屬片,中間鎖上一個小螺絲。

小螺絲的作用在這裡,這樣放彈簧時,彈簧就不會滑開脫位。

用 Canon 機身上的卡榫零件,鎖上一塊黑色的工程塑膠,這樣看起來像樣多了,工程塑膠當然是自己加工成圖中的形狀。

這樣將接環鎖上,卡榫就頂在彈簧的上面,卡榫就完成了。

外殼這裡還要磨出缺口,以便容納卡榫的按鈕。

此外因為 EF 接環外徑很大,所以前面面板開口的內緣也要依據接環的外徑磨掉一圈,不然是裝不上的。

EF 接環的鏡頭,在接點的內側有一圈凸起,應該是保護接點免得磨損的作用,這圈凸起稍高於接點,所以裝在相機上時,會頂到機身裡面的保護濾鏡板邊緣,而 SD10 必須要裝濾鏡板,所以保護濾鏡板的外緣要配合這個凸起磨掉一些。

至於要磨掉多少,請與前面的圖片比較一下就知道。 磨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把濾鏡拆下來磨,不然風險太大了,SD10 沒有那片濾鏡的話,拍出來是不能看的,因為紅外線沒有濾掉。當然下方的接點組件上要鑽洞以便鎖濾鏡板的螺絲。

這個機身改起來一定會入塵,包括對焦屏、CCD甚至目鏡等等,最後都要清,不過目鏡裡面在使用時沒影響,有些地方不知怎麼拆,於是只好算了。

原來的鏡頭卡榫處有個洞,用噴了漆的薄鋁板黏上去補起來。

完成了,果然 SD10 可以改為 EF 接環,可以自動對焦、自動曝光。不過要改這個東東要很有耐心,因為有太多地方要修改。 至於多少費用我想大家很關心,我是沒收費,因為只是好玩,人家肯給我當白老鼠就不錯了,還送我一台拆零件的廢 Canon 機身,所以沒收費,但是如果真要收的話,大概也要算一天的工錢,外加接環訂做的費用。不過我是改了好多天,因為沒有連續的時間,只能每天慢慢弄一點,所以改了很久。

改這個機身真的要花很多時間,不過終於弄懂了,原來是這樣改,這樣說明應該夠清楚了,還看不懂的話歡迎提問,但是不要再找我改機身了,因為我不是電子工程師,焊的不夠好,不知道可以耐用多久,拆機身也不是我的專長,還是讓更內行的去玩吧,有這些詳細的資料,我相信很多人可以自己弄了,至於那個接環可以找新竹的彭先生訂做,量大的話應該比較便宜。新竹彭先生的連絡方式在網站中改鏡資源的網頁裡面有,請自行尋找。

下面是修改的一些重點項目:

  1. 準備好接環與彈簧片。接環內側的一些凸起會頂到鏡頭的部份要磨掉,原來鎖接環螺絲孔旁的凸起也要磨掉,先要能把鏡頭裝上去,這樣就成功三分之一了。
  2. 將原來的面板內緣配合新的接環外徑,要磨掉一些,不然面板會裝不上,磨多少要看接環外徑而定。
  3. 把原來的接點組件拆掉,並準備好新的接點組件,新的接點組件要仔細打磨到合適的大小,並且注意安裝的位置,打磨好了就可以焊電線。接點裝好後如果可以自動對焦就完成了三分之二。
  4. 製作鏡頭卡榫,這個步驟一定不能省,因為自動對焦鏡頭的角度很重要,而卡榫才能保證每次裝到正確的位置,如果向彭先生訂做的話,卡榫孔的位置沒有問題。也不要忘了,前面板的側面也要磨出容納卡榫按鈕的缺口。
  5. 將機身中的濾鏡外框修改一下,邊角的部份要磨掉,磨到鏡頭可以裝上就好,裝起來大致就完工了。

至於影像如何?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認為好的人大有人在。相機主人提供的是一隻 Sigma 20-35 的鏡頭,並非銘鏡,輸出 334 萬畫素影像確實很結實,可是輸出為一千萬畫素時,我覺得也沒那麼特別。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8/6/26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