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neider Super - Angulon 47mm f8 改裝 6×9 相機

您是2010/11/20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是一隻 120 底片用的超廣角鏡頭,鏡主要用來製作一台 6×9 相機。

這是尾巴,原來附帶有一片金屬片,可以取下鎖在一些大型相機的鏡頭板上。

這是側面。

後鏡組很容易轉下來,內緣有個鎖環鎖住金屬板。

鎖環鬆開,金屬板也可以拆下,拆下後螺絲也可以轉下來。

這個鏡頭要改為 6×9 相機,必須要找個對焦筒才行,而鏡頭則要用種鏡的方式種在對焦筒中,鏡頭不太好固定,又不太想破壞原來附的金屬板。於是找了一片金屬板,鑽了三個孔,用來鎖在原來的鏡板上。

這片金屬板上原來的四個凹入處不管它,那只是原來剛好有那些形狀,這原來是另外一隻老鏡頭的護環,車一車剛好可以廢物利用而已。

在金屬板的外緣,車修一下黏上了用來種鏡用的母鏡前鏡組鎖環,這樣就可以鎖在母鏡內了。但是這個鎖環裝起來時位置在金屬板的前方,會向著相機機身的方向頂住金屬板,這樣即使鎖環與金屬板鬆開了,鏡頭也不會掉出來。

將金屬板與原來的金屬板鎖在一起。

裝回時要注意原來附帶的金屬板上有個小缺口,如左方紅框中所示,而小缺口要對準右方紅框中的小螺絲,那是定位用的。

把原來的鎖環鎖上。

把後鏡組裝上,這樣鏡組的部份大致完成。

不過這些步驟實際上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的,其實也是先配合找到的廢鏡測試評估了很久才確定的。

這是鏡主提供的一台老舊 6×9 相機廢機身,鏡頭已經拆除。

這是蓋起來的外觀。頂蓋與底蓋都要拆掉,底蓋忘了拍,其實也沒什麼複雜的,底蓋上有三腳架的螺絲孔座子,有三隻螺絲鎖著,另外兩邊也有螺絲,都要拆開。

圖中下方其實是上蓋,兩旁有螺絲鎖著,頂上也有螺絲鎖著,另外左右兩個轉鈕也鎖住了,都要暫時拆開。

頂蓋拆開後的外觀。紅框中有四隻螺絲,都要拆掉,原來的蓋子與鏡頭架才能拆下來。底蓋拆開後裡面也一樣有四隻螺絲。

這是找到的一個廢鏡,要當作對焦筒,這隻廢鏡原來是 Revuenon 55mm f1.4,因為要改的這隻鏡是超廣角,而鏡身上有許多操作的機構,也不能太凹入鏡身,所以要找個內徑夠大的廢鏡,鏡尾的四角才不會遮住成像圈而造成暗角,這隻廢鏡其實在手上躺了許久,一直沒用到,這次終於派上用場。

雖然廢鏡本來內徑稍大,但是評估測試的結果還是有暗角,於是把尾巴磨成圖中的形狀,類似花形遮光罩。

用 2 mm 的鋁板做成安裝鏡頭的主鏡板。

因為前面沒有空間安裝固定鏡筒的機構,於是在背後裝了一個環,也要磨成花形。

這樣就可以把鏡筒裝上,在上下左右不會遮住的部份鎖螺絲,而四角的方向都磨掉了。

這個部分其實磨成這樣不行,因為斜面會反光,貼了黑絨紙都不行,主要是剛好斜面的角度與位置,天空如果是亮的就剛好會照射到這個斜面,所以要磨成階梯狀才行。不過後來鏡主找到更好的原廠對焦筒,所以就重新換成原廠零件。

鏡板的前面要裝個鋁環,這是控制對焦環轉動角度的。因為原來鏡頭靠尾巴的部份太長,車掉了不少,所以原來的機構都不見了,或者是用不上了。

對焦環也車短了,裡面鎖了一片銅片,這片銅片可以在上圖中缺口部份轉動,於是就控制了對焦的範圍。

其實鏡筒的尾巴與對焦環車短,主要是要把鏡板儘量前移,這樣才不會有暗角。

把鏡筒裝上,對焦環也可以試著裝起來。

對焦環裝上,不能磨到鏡板。這是噴了黑漆之後拍的。

這是內面。

原來的濾鏡環也車短,前面裝濾鏡的螺紋部份都車掉了,剩下底下的部份,這部份一定要裝,不然複螺紋會露出來。亮的部份本來想塗黑,但是考慮到此區域距離鏡頭很近,操作鏡頭時很容易磨到,黑漆容易掉漆,所以還是不塗黑了。

鏡頭怎麼固定呢?在原來鎖前鏡組的螺紋上打一隻很小的沈頭螺絲來鎖住就可以了。

但是有個問題,如果先把鏡頭鎖上,那濾鏡環因為內徑不夠大,穿不過鏡頭,所以會鎖不上,於是要靠濾鏡環上原來的固定螺絲的螺絲孔。

裝配時的次序是這樣的,先把鏡頭鎖上,不要裝濾鏡環,這樣才能由對焦環與鏡心的縫隙中調整無限遠。調好了無限遠,記得鏡頭轉上去的位置,再把鏡頭拆掉,把濾鏡環裝上。再把鏡頭裝上,由濾鏡環上三個螺絲孔中其中一個螺絲孔中把小起子伸進去鎖住原來固定鏡頭用的小沈頭螺絲。因此裡面小螺絲的位置要與外面的螺絲孔位置配合才行。

鏡頭鎖住的位置是裡面的金屬板大約與外面鏡身開口面齊平,應該不會弄錯,因為裡面的螺紋螺距大約將近 1 mm,差一圈的話很容易看出來。

對正固定螺絲的位置用黑色簽字筆稍微做個記號,這樣就不會錯了。

裡面的鏡頭鎖好以後就可以把濾鏡環轉到底鎖住。要拆鏡頭的話當然也要反向操作,先把濾鏡環鬆開,其中一隻螺絲轉出來,再由轉出來的螺絲孔中將鏡頭的固定螺絲鬆開。鬆開後把鏡頭轉下來,如果要拆濾鏡環,還要把沈頭固定螺絲轉進去一些,不然會干擾到濾鏡環的螺紋。

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但是也沒辦法,因為這些零件就只能將就原來的結構。

這個鈕是機頂左方的旋鈕,用來捲片的,一些零件的大致相對位置,有個桿子要留著,因為旋鈕轉半圈,要按一下桿子,所以桿子的功能要留著。

轉到某個角度,這個移動的零件就會卡到槽中,轉起來就會有阻力。

把原來固定鏡頭的架子都要拆掉,換成這兩片鋁板,末端的凸起鋁塊是要固定前面做好的鏡頭板的,這兩個鋁板的高度 (在圖中應該是每片的左右寬度) 很重要,因為那控制了鏡頭板到機身裡面的距離,所以要非常精密的量測,實際量的時候要由機身裡面的底片面量到鏡頭板,要用游標尺量到儘量的一致,否則像場會歪。

這是把原來鏡頭架子拆掉之後的樣子,紅色箭頭處已經鎖上了上圖中的鋁板,圖中的下方也已經鎖上了另外一塊鋁板。

圖中左方的紅框中,是轉片旋鈕桿子的彈簧,那根桿子其實很長,原來是用鏡頭架子中的彈簧片來將桿子頂回原位,但是架子拆掉了,彈簧片也不見了,因此要找個彈簧來頂著。另外圖中桿子上端的固定孔槽還是用原來架子上的零件,但是其他不要的地方都磨掉了,只留下固定桿子的部份。

在上下鋁板之間,左右兩方也黏上了兩片比較薄的鋁板,四片鋁板之間就是底片曝光室,這個空間四周的縫隙都要用黑色的 AB 膠填補起來,免得漏光。

鏡主要在機頂裝兩個閃燈座,以便安裝取景器或是測距器之類的,圖中的機頂已經加上了兩個閃燈座,要注意的部份在下面會說明。

頂蓋的這裡本來有打開鏡頭架的按鈕,鏡頭架拆掉就沒用了,有個洞要用鋁片補起來。

找了兩個舊單眼相機用的閃燈座裝上,閃燈座安裝時要注意,閃燈座上會有這樣的彈簧片,這個角度是內面,卡在閃燈座時是向下的,紅框中有勾回來的部份,所以閃燈座在安裝時底下要墊高一點點,以便容納這個勾回來的部份。

左方的閃燈座位置因為跨在高低不平處,要把低的位置墊高。

因為原來的頂蓋厚度還夠,所以閃燈座可以直接鎖在頂蓋上。

這是另一個角度。

這是內面的狀況,鏡頭還沒固定上。

一般的所謂 6×9 機身其實都不是真的 6×9,像這個機身其實是 5.5×8 cm。

裝上鏡頭,現在比較像是相機了,但是旁邊還有些縫隙與桿子之類的露出來,還要遮住比較好看。

於是又製作了一片大一些的鋁板,把那些都遮住,這樣看起來就好多了。

剩下的小問題是對焦表尺,因為鏡頭焦長是 47 mm,而母鏡的焦長是 55 mm,所以表尺會有誤差,還要校正重新再貼表尺。

最外面的面板如果能找到貼相機用的大面積貼皮貼起來當然也會更好看些,但是不太好找。

由原來的標尺重新計算,做了新的表尺,印在相紙上貼起來,又做了一些備用的。表尺用金屬當然比較好,但是曝光用的那些感光材料一直買不到零的,只好這樣將就了。

買了貼相機用的貼皮貼起來,這就更好了吧。

還有個小問題,這是機身內的狀況,對焦在近處時,鏡組前伸,紅框中會有複螺紋露出來,容易進去雜物,如果能製作個護環就會更理想,但是看起來不太好做,怕會導致暗角。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