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 GR10 28mm f2.8 殺機取鏡改 Leica M 接環(使用對焦筒)

您是2016/11/19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台壞了,鏡主要來殺頭改 LM 接環。

光學結構4 群 7 片。

這個很麻煩,把外殼能找到的螺絲都拆了。

紅框中的螺絲就是固定鏡組的。

另外一個角度。

鏡組拆下,這些齒輪、定位器之類的都沒有用。

另外一個角度。

沒用的東西拆掉,鏡心取出。

此時就要仔細量測整個鏡組的長度的,鏡主打算種鏡,所以種完之後的總長度要與目前狀態一致。

近拍。

後鏡組取下,原來是如何固定的已經忘了,搞了好久,腦袋有點渾沌了。

原來的快門葉片兼做光圈,光圈之後的零件都沒用,要拆掉,否則拆不到葉片。

葉片以後的都拆了,原來的光圈機構很難用,不是不能用,會變的很複雜。

因為鏡主要保留前面的銘環,這有點傷腦筋,這個前鏡組其實是由前面固定的,但是要由前面拆就要拆銘環,銘環很薄,恐怕用暴力撬開就毀了,所以這個部分不能由前面動手。

連著鏡片冒險上車床,因為鏡組與前面是靠著紅框中的柱子連著,所以柱子要留著一些不能車斷。

這是鏡主提供的母鏡,種鏡其實很麻煩,要找到適合的母鏡才行。鏡主提供了很幾支廢鏡,這隻比較適合。

側面,這隻鏡原來是放大機頭。

這個機構原來是開關鏡頭前面的內建的「門」用的。車成這個形狀其實是先把母鏡拆了評估過才決定的。紅框中的凸起要切掉,否則會頂到母鏡內的鏡身。

母鏡拆了,要把前鏡組的尾巴幾乎貼著光圈,那樣就接近原來的位置了。

母鏡的後鏡組玻璃拆掉,裡面黏了一片後鋁板,中間挖空,將後鏡組卡進去鎖起來。

外面,要製作到裝起來,前後鏡組的長度與原來一樣才行。

前鏡組只能黏進去,沒空間做螺紋之類的。黏起來以後前鏡組就不拆了,所以要最後都差不多了再黏死。

這個鏡組要「沉」在這個零件內,把 M42 的接環內黏上一個鋁筒。

尾巴有向內的凸緣,鏡組可以塞進去,外面用原來的鎖環鎖起來。缺口是要固定鏡組用的,鏡心上面要打個螺絲孔以便鎖螺絲,這樣鎖環鎖上時鏡心才不會轉。

這樣鎖起來。

後鏡組裝上的外觀。

這裡原來光圈可以開很大,為了避免開到不必要的位置,這裡用個薄銅片塞在裡面,這樣就可以限制光圈環的轉動範圍。

原來的光圈車到很薄。

原來的光圈連動螺絲是皿頭的,把頭磨掉,剩下適當的長度,上面磨了缺口,這樣才能用起子轉。

鎖起來,這樣就可以控制光圈了。

因為鏡心沉在接環內,所以光圈環要引出來才行,加長了一截黏起來,前面有 40.5 mm 的螺紋,可以裝濾鏡或是遮光罩,不過實際上加了濾鏡以後其實不太需要遮光罩,因為已經沉在裡面了,再加遮光罩恐怕有暗角。

裝進去。

裝上對焦筒,這是哈克牌的,已經改造為 LM 接環,尾巴的角度,後鏡組有點凸出。

鏡主並不是要接在 Leica 機身上,只是為了轉接方便,所以沒有對焦連動。

正面。

還要磨幾個小洞,代表不同的光圈。外面再貼窄窄的花紋橡皮,前面不能再長,怕有暗角。

裝上濾鏡環的外觀。

拍出來效果好嗎?基本上在 A7 上面不能看,邊緣很差,而且有失光,不奇怪,這個鏡的後鏡組小,距離感光面很近,當然會這樣。所以這是用 NEX - 6 測試的,不過,也好不了太多,雖然邊緣切掉了,但是最大光圈也不怎樣,縮一級也不太好,要縮兩級才可以。這是最大光圈拍的,糊糊的,邊緣不好。這個鏡的效果在底片上與數位上真的差很多,不知道是否是鏡間距離的問題,但是嘗試去縮短或是加長都沒什麼用,並沒有變的更好。四群七片的效果竟然是這樣,也有點奇怪,可能是與數位的感光方式不合吧。其實很多底片時代的好鏡,在數位上會變的效果很差,不然光學公司幹嘛弄什麼數位優化。

縮一級 4,看起來不怎樣。

縮到 5.6 馬馬虎虎吧。

果然縮光圈無爛鏡,f8 還可以看啦,但是都用 8 的光圈,不太實用吧。大陸有網站貼出來改的結果好像也差不多。所以底片時代的銘鏡不要太迷信,很多底片時代的銘鏡放在數位上面都不好。所以建議各位要先做好功課,尤其是後鏡組較小的,後鏡片貼近感光面的都可能不太好。

不要跟我說 RX1 的後鏡片幾乎貼在感光面上,那個不一樣,他的後鏡片很大,而且是平凸鏡,那相當於望遠鏡目鏡的「場透鏡」效應,所以那是不一樣的設計。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