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PN-11 延伸環改電子接點


Nikon pn-11

網友想改這個,Nikon 的 PN-11 近拍用的延伸環,想改為有電子接點的環。因為網友看到國外的網站中有人改,於是也想改。本來是有些疑問,為何要改這個,用 Kenko 有接點的環就好了,或者買個原廠的就好了,為何要來改,改的費用應該也不少了。

找了一下資料,原來這個東西目前似乎已經不生產了,而且好處是這種延伸環上有腳架環,用起來比較平衡,於是就答應來改改看吧。以前沒研究過 Nikon 的電子接點,順便來了解一下,說不定哪天來換用 Nikon 的系統,不過機會不大,因為 Nikon 的法蘭距太長了,不適宜改鏡。

Nikon pn-11

這是橫過來的外觀,延伸環的長度為 52.5mm,整個沒什麼塑膠,看起來滿結實的。外面包著腳架環,有些重量。

這是正前方的外觀,左邊有壓光圈桿,但起來似乎是有些年紀,因為在 EM 機身的年代,似乎機身端應該有兩個桿子,所以我判斷應該早於 EM 機身的年代,不過我對 Nikon 不那麼熟,並不是很確定。

這是環尾,左上方是壓光圈桿。

壓光圈桿有個護環擋著,免得不慎撞到。

這是內面,沒什麼連動的零件,開口很大。

要拆當然是由前後接環上的螺絲拆起。

拆開後可將前面的蓋子以及前接環取下。

這個蓋子由兩部份疊著,可以分離,只是靠那幾顆前接環螺絲鎖住。

內面的退鏡鈕,有個斜面,壓進來就將卡榫往內頂住,縮進來時鏡頭就可以取下,這裡如果不太滑順時可以上點潤滑油。

後面的尾環拆解很簡單,幾顆螺絲拆開即可。前後接環拆開後,其他的是三個部份構成,有外殼、中間轉環筒以及內筒。

拆開後的三件。

這是內筒,這個零件有許多要加工的部份,橫桿是縮光圈的壓桿。

到這裡,Nikon 的延伸環拆解完成,等下再來加工。

【環主】提供了一個 Kenko 製造有電子接點的延伸環,想用這個取零件,因為國外網站上就是用這個延伸環來取零件,本來以為是廢料,結果是一個完整的電子延伸環。

畫面上方可以看到一列電子接點,這類接點的位置各家不同。

這是尾環,紅框中的螺絲拆下後可將帶有電子接點的內環取下,螺絲共有三顆,這裡只標示了兩顆。

這裡要注意,電子接點一共有七個,最中央的一個對準接環的中央點,該位置也剛好對準一顆接環螺絲。

這是前方接點的近照,中央的一個接點當然也要對準接環的中央點。

接點最突出的位置,也就是【接觸點】距離接環面 10.75mm,這個距離很重要,如果距離不對就無法與機身匹配。

這是由正上方看下來接點的位置。右方以及上方有兩個壓桿,上方的壓桿似乎目前的鏡頭已經取消。

將前面的接環拆下後,可以看到裡面很複雜,紅框中是自動對焦的傳動桿。

這是另外的角度,右方的彈簧是導通前後接環的。左方的彈簧是導通第一接點與接環的。

這是鏡頭卡榫,底下連著一根銅棒,中間有一根彈簧。

上方那些桿子,是在鏡頭壓桿壓下時,用槓桿作用將對焦桿縮起,以便拆下鏡頭。

左方的小紅框中有一隻銅棒,上面末端有彈簧,是導通上下兩個接環用的。

下方就是接點,左右各有一個螺絲,螺絲拆下就可以取下。在圖中這一串接點的最左方第一接點的孔洞裡,原來也有一根彈簧,是導通第一接點與接環的。

這是接點零件。

這是對焦桿與下方的彈簧。

這是導通兩方接環的銅棒。

將接點零件拆下後可以看到後面的一排軟性電路板接點,這些接點本來是用雙面膠貼在外壁上的。

底下有個小塑膠擋片,要拆掉才能拆到軟性電路板。拆電路板時要用尖的小起子或是扁的小起子慢慢把電路板撬下來,千萬不要拉扯,弄斷了就無解。

現在尾環與其他部份可以取出了,下方是對焦組件。

因為經過傳動,會損失一些力量,所以這個自動對焦桿其實是經過齒輪減速的,也就是說如果用了這個延伸環,對焦桿就要多轉幾圈才能對到焦點。

請看圖中黃銅桿的最下方有個深灰色的齒輪,右邊有兩層白色的塑膠齒輪,左邊的黃銅桿基部有一體成型的黃銅齒輪與塑膠齒輪咬合。由深色齒輪傳到齒數較多的白齒輪,白齒輪上方齒數少的部份再傳動給齒數比較多的黃銅齒輪。本來環主說要連自動對焦系統也移植過去,但是看這樣的結構,只好作罷,因為 PN-11 的內環直徑比較大,與外壁之間空間不足。另外一個原因是 PN-11 比較長,這個桿子也不夠長,當然還是一句老話,沒有改不出來的東西,只有改不下手的價錢,如果豁出去了,了不起全部零件重作,但是那樣似乎沒什麼意義,好像在幫 Nikon 開發新產品。

這是尾座的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到軟性電路板是透過接環上一個小縫隙穿過了的。

這裡有個螺絲,本來以為要拆開,將電路板與塑膠環分開才行拆下,所以將螺絲拆了。

後來發現其實不必拆,那個縫隙雖然不夠寬,但是可以先歪著取出一端,再歪著取出另一端就好了。

這是一時衝動拆出來的結果。

要裝回去,先在外蓋上排好,再把裡面的部份扣上來就好了。

這是取出的接點零件。

這是剩下的 Kenko 延伸環塑膠殼。

現在零件拆完了,要開始修改以及製作零件了。

先把 N 的尾環對準正上方的位置內緣磨掉一塊,如圖中左上方的位置,以便電路板由此穿過。

黑色的部份是要鎖尾環接點用的幾個鋁製突出,是用 AB 膠黏合的,本來這種重要部份應該要用螺絲,但是因為位置的關係無法打螺絲孔,只好用膠料黏合。

這是在塑膠接點環的相對螺絲孔位置黏合的三塊支撐片。

這個尾環要注意,原來塑膠環是剛好卡在接環裡面,沒有突出。如紅線的部份,貼齊接環的邊,新舊環的內徑都一樣,所以安裝上問題不大。

中間的一個接點要對正接環正中央上方的螺絲孔,這裡說的上方是指裝在機身上之後的正上方。

因為接點高一點低一點很重要,所以底下的三片金屬片要黏的準,但是要怎麼做?先在塑膠環上可能會碰到 AB 膠的位置用棉花棒抹上薄薄一層潤滑油,這樣就不會被膠黏住。

先將鋁片上恰當的位置攻好螺絲孔,大小也要磨好,不要想黏好再磨,因為這個零件接觸面不大,黏好再磨可能會被磨輪的震動給震掉。

把塑膠環卡到定位,另外一面可以先用膠帶稍微固定一下,然後在需要黏合的表面用酒精擦乾淨,將膠抹上,螺絲孔中也要抹油,壓到定位等硬化後就可以上螺絲了。

在國外網站上的改法是把接點的那一段切下來,用 AB 膠將整個黏死在金屬接環上,我不要那樣改,因為萬一黏的位置不對,還要拆下來調整,而且這個塑膠環的零件看來有點脆弱,能否禁的住黏上拆下的動作很令我懷疑。

這個延伸環不是自己的,是自己的改壞就算了,但幫人改的,儘量要留下調整的空間,而且以後要維修的話,這樣還可以拆開維修。如果黏死的話,前面曾經提到的那顆螺絲也會黏的不見了,根本無法拆。

這是將電路板裝好後的外觀,尾環的部份大致弄好了,但是還有許多工程。

電路板的內面有一片銅片,一開始不知道功能,後來發現這個位置在 Kenko 的接環中剛好會磨到一些轉環,應該是怕磨壞所以加上一片銅片,現在新的接環中該位置沒有轉環,所以可以拆下。

如果將有接點的部份切下來,只用兩顆螺絲固定應該也可以,但是覺得不放心,因為接點那麼多的彈簧,其實頂的力量並不小,三點決定一平面,所以還是一圈三個點都固定比較好,因此決定不切。在國外的網站上是說切下來的話,後方開口比較大,但是我在底片機上看,把開口磨成有些方方的,應該也可以了,了不起真的不行再來切也可以,所以改鏡應該要考慮儘量多留餘地,切了不能恢復,但是真要切可以等確定不行再切。

這是在底片機上比對後,在適當的位置磨了一些缺口,也不能磨的太多,總要讓環還有些強度才行。

這是原來的另一端接點,原來是貼在外壁上,現在沒有壁可以貼,要靠外面的其他零件來壓住接點(後面會談到),所以在接點的背後黏上一片 3M 超黏的厚雙面膠,因為有厚度,有些彈性。

左方可以看出來電路板已經接長了,網路上的那位網友很厲害,看起來焊的很漂亮,但是我不是電子專家,雖然玩過一陣子電路板,但是這種軟式電路板還是第一次焊接,早知道還要搞這個就不接這個工作,因為實在不內行,焊的有點醜。

電路板要增長約一公分,加上疊合焊接的長度大致要 1.5 公分,可是哪裡去找一樣的電路板呢?網站上說【剛好】在廢硬碟的裡面有這樣的電路板,結果到朋友的資訊中心去找廢硬碟,拆了七八顆,哪有啊!都不合,結果只好拆了一些差不多的,但是太窄,寬度不夠。怎辦呢?好吧,把那些軟性電路板的電線都剪開,用雙面膠黏在以前用的投影片用的透明片上,兩面都黏上,看起來還像吧。

電路板在焊的時候,要把看起來比較亮的那一面用刀片或微雕磨輪將表面的塑料刮除再焊,焊的時候焊錫要儘量少,因為電路之間的距離很近,焊好了要量一下,該通的要通,不該通的不能通。都焊好以後,還要在表面塗上透明指甲油以便保護,也做為絕緣之用。

這是加長後的外觀,右邊的雙面膠外面也用透明片黏上一層,表面的黑線是表示裡面電路接點的位置。

這是內面。

這裡有個小的不知是電阻還是電容的零件,因為表面焊錫露出來,可能會碰到接環壁短路,因此表面也塗上指甲油,要透明的比較好。

右方可以看到,軟電路板的外面又貼上一小塊透明片,因為那個位置可能會磨到外壁,所以多貼一層。

也許有人要問,為何不用電腦硬碟的排線來接?我也想過,但是比了一下,因為排線外表的摩擦力比較大,到時候萬一頂到外殼,外殼會轉動不順,而且後面會談到其實裡面空間不大,那種排線還是不夠薄。

好了,現在接點電路板部份解決了,要來改其他的零件。

這是內環,在電路板要穿出來的位置磨一個縫隙,要往內磨,螺絲孔的地方要留多一點,免得強度不足。往內磨掉的寬度是 2mm,要儘量磨多一點,因為有一端的接點有厚的雙面膠帶,要能穿的過去才行,但也要注意不要磨穿了內壁。

這是前方的接點零件,要加工,不要的部份要切掉或是磨掉。

原來兩端有個斜面,要切掉,但是國外網站的做法沒有切,他切別的地方,然後用膠黏死,不想那樣改,所以做法不同。接點以上突出的部份也切掉一些,至於要切多少,也可以配合後面的步驟視情況而定。

靠外緣也要磨掉不少,磨到不會碰到中間的轉環為止。這個零件裡面的銅片有一端會通到外緣附近,磨太多會露出來,露出來沒關係,把銅片的部份磨的凹進去一些,這樣就不會碰到中間的轉環而短路。

有些步驟可能要整個看完才會了解,這裡如果看不懂沒關係,看到後面就會了解。

這是內環,在相對於軟性電路板一致的方向要打洞,這個洞在裝上相機後會在正上方。這個洞要配合前面說的那個一排接點的零件,開個長的縫隙,使那個零件可以由外面塞進去。因此上下的寬度以及長度要與前面說的零件配合。

但是開了洞直接塞進去會太進入,位置不對,所以要在外緣黏上一片塑膠管材料來墊高,當然用別的材料黏上也可以,只是必須要絕緣的材料。

中間的一節是墊高用的,當然黏好了之後還要修磨到適合的厚度。兩旁的塑膠片是要固定一個金屬片的,後面會提到。

在長形狹縫兩端要配合接點零件的形狀,我是沒算好,磨的稍微過多了。在紅色框中,是要配合接點零件兩端的螺絲孔上螺絲的。

這兩個孔要由前面鑽洞,先鑽小洞,再用微雕工具將孔洞修磨到適當的大小與位置。磨這些東西非常耗時間,因為要對準,又只能用手工具來磨。

弄好了之後,接點零件就像這樣裝上。一排外側的接點剛好頂到墊高的塑膠片。紅框中的螺絲孔位也要配合內筒上的螺絲孔。

這是另一個角度。

這些塑膠片黏合之前,要先在內面鋸一些溝槽,這樣可以增加表面積,比較結實。

這是由前面看,圖中接點零件的右方要做個斜坡狀,這是用一塊黑色的工程塑膠磨成的,再用 AB 膠黏上。因為鏡頭上的彈性接點是反時針裝到接環上,因此要有個斜坡來導引鏡頭上的接點滑入接環上的接點,否則突然有一排接點突出來會卡壞,本來這個零件本身有個斜的部份,但是為了由外面裝進來切掉了,所以如果有其他的設計也許可以不用切。

藍色框中鑽了一個洞,本來接點零件中最右方的第一個接點是與接環導通的,因此鑽個洞放個彈簧來導通。

國外網站上是說金屬接點的表面要距離內筒的內緣 2.2mm,但是實際做的結果,覺得似乎那樣太緊了,好像可以到 2.3mm ,反正要與原來的位置比對。

接點組件的左右位置也要量好,中間的一個要對準接環的正上方中間位置。

這是黑色的塑膠塊,磨成所需的形狀,用膠黏合的面要鋸一些槽,黏的比較牢。

現在還有問題,如果將電路板裝上的話,中間的突起,以及後面要套上的轉環,都可能會磨到電路板。因此在圖的右方還要將內筒磨薄,以便給電路板更多的空間可以伸縮。

由側面看紅線是原來的厚度,現在磨薄了不少,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要磨穿了。

這幾個磨掉的位置一定要對齊。

這是內筒的前方,要在邊緣鑽個小孔,裡面放個小彈簧,這個彈簧是以前別的電子廢鏡裡面拆出來的零件,因為鋁表面黑色的陽極處理不導電,所以要加上這個彈簧來導通內筒與前方的接環。

這是接環前方的外罩,上面也要在適當的位置鑽洞,這樣彈簧才能穿出去接觸到前接環。

這是接環基座的尾端,在左方紅框中,是環尾電路板會頂到的位置,要磨掉一些,1~1.5mm即可,右方的紅框是找個地方鑽個孔,這個位置要放另外一個小彈簧,以便導通內筒與後接環,這樣前後接環才會導通。

現在可以試著裝起來,把電路板歪著由開口裝進去。

再拉進去。

將接點部份與內筒上固定的接點對齊,外面用一片長的鋁片壓住,兩端鎖小螺絲,這樣接點的兩個部份就導通了,現在應該知道兩邊的小塑膠片的作用了。

由側面看,電路板像這樣,這樣應該了解為何要把內筒磨掉一些了吧。電路板接的時候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短當然會太緊,但是太長的話,由鏡尾推進來時,整個電路板會彎起來,可能頂到外面的轉環。

電路板中間要避開會轉動的中間環,所以內外側都要貼上透明片保護一下,電路板也要稍微折一下,使它成為圖中的樣子。

這是另外的角度,因為電路板會有點彎,會頂到外環,所以多貼了一層透明片。

現在可以將外轉環裝上了,這樣就把裡面的一些零件都遮住了,這樣應該了解為何電路板可能磨到外環了吧。

在基座尾端鑽孔的對應位置,要將表面的陽極處理磨掉一些,這樣小彈簧放上去才會將接環與內筒導通。

把基座也套上,紅框中可以看到那些挖洞處就是要讓出電路板通過的空間。

尾端外緣還有個應該是 Ai 接環連動用的轉環,要注意有個小缺口要對準裡面的小螺絲突起。

現在要裝尾接環,因為電子接點的塑膠環有個角度是缺角的,所以可以在適當的角度由接環中穿過。

真正在裝配時不要忘了右下角紅框中的導通彈簧,當然試裝的時候無所謂。

這是尾端的外觀。

側面的角度。

這是前端,紅線旁有條長的彈簧不要忘了裝,這應該也是 Ai 接環才需要的零件。

右邊導通接環的彈簧也要記得,左方的彈簧是導通一串接點的最右方第一接點與接環的。

裝起來還滿像的,但是最後還要在一些磨掉表面的地方塗一些不反光的黑漆。

圖中的螺絲還沒上,因為還沒做最後的細部塗裝,還要拆開塗裝。

最後內部露出來的一小段電路板塗上黑色不反光塗料。

前面也塗起來,看起來就不會反光。

後面的塑膠環也塗上不反光塗料。

這個東西是改的最辛苦的一件,因為許多地方都要手工打磨,超出原來預估的時間非常多。如果要再改一個的話,實在沒什麼興趣了,看有興趣的朋友有沒有要來挑戰的吧。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7/12/19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