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yer-Optik Görlitz 50mm f2.8 清理


Meyer-Optik Gorlitz 50mm f2.8 Meyer-Optik Gorlitz 50mm f2.8

拿到一隻 Meyer-Optik Görlitz 的德鏡,光圈葉不能縮起,所以原來的用家才賣出。前端看起來有點像微距鏡,前鏡片深陷,此鏡如果再【設計】一下應該也可以做的很薄。經過整理一番,光圈的問題已經順利解決。

Meyer-Optik Görlitz 50mm f2.8

鏡片結構如左圖,竟然只有三片,屬於庫克三重鏡的設計,不過拍起來除了最大光圈反差比較小以外,並沒有明顯的重大成像缺陷,如果洗成 4×6 照片應該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好,在圖檔而言,大概與許多日製鏡頭在最大光圈的表現也並沒有差多少,縮小光圈到 5.6 已經看起來不錯了,老德只用三片鏡就已經可以做到這樣實在不容易,可能在 APS 尺寸的影像下實際用的範圍比較小吧,記得以前一些用庫克鏡結構的老雙鏡反光機在邊緣的成像總是不佳。

前組拆解

此鏡的銘板看來與旁邊的光圈環是分開的,銘板看來是與前面的喇叭口狀的零件是一體的,由側面看稍微突出一些,本想鑽洞來拆,但想儘量不破壞原有結構,於是用那種現在流行的摩擦墊剪兩小塊墊住尖嘴鉗,免得刮花,也增加摩擦力,用尖嘴鉗夾著果然轉開了。

銘板是與下方的錐狀體連成一體的,拆出後可以看到前鏡組的卡環,裡面的卡環是固定第一片鏡片的,外圈的卡環是固定第二片鏡片的。

第一鏡片是一片凸鏡,有些不嚴重的霉絲,擦掉了。這張圖是第二片鏡片,是雙凹鏡,有外框固定,有些鏡片因為太小或者是為了零件組裝方便,常會這樣設計成有金屬外框的結構。

鏡片拆下後可以來拆光圈環,如果將鏡頭前方向上的話,直接將光圈環向上拉出即可,但是要注意紅色框中的光圈定位彈簧以及鋼珠。再重複一次,鋼珠掉了會很慘。

在另一個角度有個控制光圈連動的突起,其他的鏡頭中還沒看過這種形狀的連動機構的,突起物的厚度與光圈連動機構中的一個桿子互動。

左方框中是使光圈環只能在限定的角度中轉動的突出物,是個螺絲。右方紅框中則為光圈控制桿,光圈環轉到不同角度那個突出物的厚度會改變,此桿被推出的位置也會改變,因而使光圈可以控制在不同的大小。

這是在鏡身上光圈環鋼珠相對位置的光圈檔位定位凹槽。

後組拆解

這是鏡座接環的部份,看來與我改裝的兩個老 Zeiss 鏡有點像,最外圍有個環,沒有任何凹槽可以卡住以便拆卸,於是用下面的招數來對付它。

用廚房用開瓶蓋的工具夾上去,一轉就開了,真的好用。

環拆開後的樣子,這個螺絲有三個,拆掉就可以將後座拿掉,但是現在先不能拿,還要拆另一個零件,因為另外兩棵螺絲是被那個零件擋住的。

這個 U 形的零件要先拆掉,這是 M42 的凸針與內部光圈組件的連動機構。

兩旁共有兩顆螺絲拆掉拿出即可,沒有陷阱。

這是拿掉的樣子,中間有個彈簧機構,此鏡就是這些與內部光圈環的連動機構潤滑不足,所以無法縮光圈。

先來拆後組鏡片吧,此鏡的後組鏡片也是詭異的很,沒有用螺紋來鎖住,竟然是如紅框中的三顆螺絲,將後組鏡片組件頂住。此部份在裝回時要注意三顆螺絲的調整,要將後鏡組調到與外框為同心圓。其實沒有儀器不容易調到真正的同心,不過 這種三片式的簡單鏡頭應該不需要那樣精密。目前還沒想到為何這樣設計,好處何在?還要再找找資料。

這是後組鏡片的側面,詭異吧,凹槽就是螺絲頂住的地方。

這是後組鏡片拆下後的狀況。

側面這個零件會與內部光圈的控制桿互動,此零件也潤滑不良。

現在準備把後鏡座拆開,三顆螺絲鬆開即可,但別急請看清楚下一步驟。

此部份拆開時請注意,兩邊有彈簧,在對稱的方向各有一個,請注意不要讓彈簧彈出去不見。

這個後組零件在裝回時很難裝,因為有兩個彈簧,而且後組件內部並不是平的,所以裝的時候要用小起子將彈簧先完全頂到凹洞裡面,再說時遲那時快的把外殼壓下來,但是又不能用暴力,用暴力是沒用的,會把彈簧弄的變形,而且仍然裝不上。

拆開後裡面是這樣,彈簧可以拿出清洗。

這是更詭異的地方,凹洞裡面還可以抽出一個像小子彈殼一樣的零件,此零件是對焦機構的軌道定位器。原來的彈簧其實是躲在這個小彈殼裡面的。

在裡面相對位置可以看到凹槽,那個小子彈殼一樣的零件被彈簧頂住,配合裡面的定位凹槽,鏡頭核心就不會轉動,在轉對焦環時就只能前後移動了。此鏡原來對焦環有間隙,猜想應該是此零件也缺少潤滑,無法頂緊凹槽之故。

這個小子彈殼一樣的零件有兩個,其中一個的尖頭是對稱的,看來很正常,也就是尖的地方在中央。但是另一個就長這樣,尖頭是歪一邊的,筆者還心裡想說德國貨怎麼工藝還這麼差,加工能做到歪掉,不過後來發現這是有學問的。

原來這種機構是控制對焦環的阻尼,也就是控制對焦環轉動時的摩擦力,是可以調鬆緊的,此種功能筆者目前在其他的鏡頭中沒有看過。

請看左上圖,如果在同一位置而言,轉到歪的角度,一側會頂緊凹槽,而轉到正的角度則與凹槽會有更多間隙,配合彈簧的彈力與小彈殼以及凹槽之間的摩擦力,在轉動對焦環時就會感覺不同的阻力。這是裝回去的時候才領悟出來的,原來感覺有間隙,怎麼裝回時變的那麼緊,想了一下才想到原來還有學問,不是隨便加工的,是有意義的歪一邊。

這是鏡座拆下後內部的樣子,這個光圈連動機構的零件也是潤滑不足,可以拆下來洗,這個零件軸因為年紀大了有些氧化,雖然不嚴重,但是有些摩擦力,又不想上油,因為上油怕會滲漏,於是用一點蠟燭的蠟塗在軸旁,再用打火機烤一下,不要烤的燒起來,只要融化進入軸心即可。裝起來後果然好多了。

這是後座拆下後的樣子。

這個突起是光圈的控制桿,用手撥了一下,並沒有阻滯的感覺,顯然原來光圈不能縮是因為已經拆下的那些零件缺乏潤滑所致,與光圈核心應該無關。

這個零件看起來沒有問題,而且判斷也是那種萬一把對焦核心拆開會很難裝的那一種,因為找不到無限遠對焦的調整螺絲,拆開沒有問題,但是裝回去時可能無限遠對焦位置會錯誤,可是沒有調整處,也就是說拆的時候要很注意,每個角度都要做記號,只要錯了角度就只能嘗試錯誤。既然這樣還是算了吧,其他部份又沒問題,幹嘛自己找麻煩呢?老機論壇的拆鏡大師都說那種無法調無限遠的鏡頭,在裝回時是拆鏡人的最大夢嬮,我可不想做惡夢。

將鏡後組的光圈連動有關的零件都用去漬油清洗過之後,重新裝上,光圈就已經完全正常,對焦阻尼也沒問題了,也不再有間隙。

可是現在有另一個問題,此鏡為 M42 鏡,而且沒有 A/M 切換,在 Pentax Ds 上面是不能用的,必須要將凸針一直固定在壓到底的位置。就想到在紅框中那個凸針零件上如果用個東西卡住讓它無法凸出,應該就可以了。

找了一片薄鋁片,包住凸針,就可以卡在凸針底部的凸緣以及鏡座之間,凸針就無法彈回,這樣就可以使用了。大紅框中左邊的棒狀其實是鋁片的切口,右邊是包過來的地方,這張照片實在很難表示,因為鋁片反光,形狀看來很奇怪,很難看清楚,各位就發揮點想像力吧。當然在最外面接環處打個洞,用螺絲將凸針固定住也可以有一樣的功能,但是那樣會破壞原來的外觀。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6/2/11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