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tz Summilux 35mm f1.4 鏡身重建 Leica M 接環(種鏡)


價錢令人肅然起敬的鏡頭,不過外殼都不見了,外觀看起來爛爛的。賣的便宜,所以鏡主想買來試看看能否重建鏡身。

光學結構 5 群 7 片。

側面的外觀,只剩下這樣,不要懷疑。左方紅框中有止付螺絲孔,是固定前後鏡組的。右方紅框中的止付螺絲是固定鏡尾護環的,可以調整角度。

最糟的是這裡的鏡片崩裂了兩小塊,不過評估了一下,如果這一區放在畫面的正上方或是正下方,那應該就可以避過去。

更近一點,這一區會造成雜亂的折射光線,所以要用簽字筆塗黑。

後面一節外殼可以轉下來,這個外殼上只有最後面的一片鏡片裝在上面,但鏡片竟然會掉出來!!!搞不好原來就是這樣所以才會摔裂。研究了一下,不知道原來如何固定的,沒有鎖環,似乎也不是滾壓的,用膠黏起來好了,反正不影響清理,原來這片應該就是固定的才對。

光圈環的週邊都變形了,要拆下來整修一下。箭頭處有個卡環,擋住光圈環。

卡環取下,光圈環上的連動螺絲也取下,光圈環就可以由鏡頭後方取出。

週邊實在變形太嚴重,也很難校正,硬敲的話可能導致變形更嚴重,於是就車平好了。

反面也車修一下。還好,整體的結構沒有變形,還可以用。

鏡身上原來有光圈定位的凹槽。

原來的結構是在光圈環上有個定位鋼珠,在紅框區域應該有片彈簧之類的將鋼珠壓住,這個機構要重建有點麻煩。

做了個磷青銅片,如圖下方。兩端要磨尖,剛好卡在光圈環缺口區域,兩端處也要磨一點凹痕以便卡住銅片。

做了光圈環,光圈環外觀後面再說明。把銅片要卡在光圈環與光圈外環之間,這樣就會有彈性。

這個是重頭戲,因為用一般市售的對焦筒都太長,對不到無限遠;於是找到一個以前的 RF 機身拆下的對焦系統配合看看。這個對焦系統原來配的鏡頭搞不好就是 35 mm 焦距的,那外面的表尺就會與實際一致,後來發現似乎還真是這樣。

另外一面。這個對焦機構這樣其實不能用,還要車修。

把對焦定位器拆掉,將複螺紋環拆出來。因為這個複螺紋內環很厚,所以有車修空間。將向前的內側部分車大,但是又不能影響到對焦定位器。

對焦環的背面紅框區有槽,但圖中看不太清楚。這個槽是控制對焦範圍的,要磨長些就可以對到比較近。

把原來的鏡尾有螺紋處車掉一些,比對一開始的外觀就可以知道車掉多少。車掉一些才能把這一截裝入對焦機構而不會頂到對焦定位器。

塞到對焦機構內,週邊用三隻頭較扁的螺絲鎖住邊緣,這樣才能調整角度,以便調整後鏡組上止付螺絲的位置。

這個位置打一隻螺絲,與對焦環上的槽互相配合就可以限制對焦環轉動範圍。

因為原來對焦機構的週邊凸緣實在太薄,所以車了一個鋁環用左方紅框中的螺絲鎖在凸緣上,鏡尾外殼就可以鎖在鋁環上。為何不直接將外殼鎖在原來對焦機構上呢,因為這個對焦機構外層太薄,直接鎖上一定會造成應力而使得對焦不順。

把鏡尾護環開口調整到崩掉處,這樣拍出來的畫面就可以避過受損處。

鏡尾的一節固定時,要把原來的止付螺絲孔對到對焦機構有挖空的紅框處,這樣才能鎖止付螺絲。

這個鏡如果要拆開前後鏡組,由這個螺絲開始轉鬆就可以把整個前鏡組拆下。

把前面鏡組轉上去,此時鏡頭已經有對焦機構,也有光圈機構。

做了鋁殼子,要套在鏡尾。缺口處是要避過對焦機構的定位器。

內側外觀。

鎖上接環。

因為尾巴薄,所以螺絲頭會凸出一點點,要磨平。

由側面鎖在裡面凸緣的鋁環上,這樣沒有直接應力,對焦才會順。鏡尾護環的缺口要與 LM 的缺口要一致。

原來鏡片缺損處已經塗了黑色塗料,本來用簽字筆塗,後來發現簽字筆塗的不夠厚,會些許透光,還是要用消光漆才行,而且要塗到不透光為只。這一區對著成像的最上方,這一區的鏡片應該用不到。

另外一面。現在已經可以裝上鏡頭拍照。

做了光圈環,前方有 46 mm 濾鏡螺紋。

光圈環鎖上,但此時因為原來的對焦環不夠深,對焦近距離時鏡組伸出,右方箭頭處會有小縫隙,這個要補起來,否則雜物進入複螺紋會有問題。左方也會有小縫隙,不過那裡影響比較小,而且很難擋住,就先這樣吧。

對焦環上要黏上一節鋁環。

這樣對焦近處才不會有縫隙。裝對焦環時要對焦在近處,這樣止付螺絲孔才會露出來。

對焦無限遠處。

側面全貌,這樣看起來像個鏡頭了吧。

最後還要送去做陽極染黑。

陽極染黑完成。

側面全貌。

測試一下,Sony A7R ,最大光圈,其實有點糊。最後的結論是鏡片破掉處,完全沒有影響。

縮一級已經非常好了,原圖看起來很清晰。

縮到 8,畫質很好。

縮到 16,有繞射效應,有點糊,其實縮到 11 就感覺開始劣化了。但是鏡片破掉處完全看不到任何影響,因為沒用到那一區。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