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tz VARIO-ELMAR 35-70 mm f3.5-6.5 殺機取鏡改 Leica M 接環(使用對焦筒)


以前改過,傻瓜型變焦鏡改鏡無法保留變焦功能,所以以前是固定在 70 mm 焦距端,這次鏡主要固定在 35 mm 焦距端。

拆的方法以前貼過了,這是前鏡組保護鏡拆下後的狀態,前面的鏡組可以轉下來;但週邊的螺絲鬆開似乎沒辦法拆什麼。

前鏡組已經轉出來。

前鏡組的後端,雖然孔洞中有螺絲,但鬆開好像也拆不了什麼,放棄,只能由孔洞中用暴力把葉片扯出來。這個葉片應該也兼做光圈及快門,但拆不開只好捨棄。

原來在 35 mm 焦距時的前後鏡組相對位置,本來想這樣用 AB 膠固定就可以,但是不行,這樣外徑太大,許多機身應該都無法裝進去。

暫時先這樣固定起來,要測試最後無限遠的位置。

M42 螺紋環內黏上一個鋁環。

把原來外殼黏在鋁環內,鏡心已經裝上的外觀,這時還沒做後續的施工,只是大約測試無限遠的位置。

這是後鏡組。

另外一面。

鏡組可以轉下來,箭頭處是螺紋。

裡面有頂住穩定鏡組的彈簧圈。

前鏡組的後方形狀。

用廢料做了鋁筒要結合前後鏡組,這一端要與前鏡組結合。

另外一面,這一端要把後鏡組放進去。

把後鏡組外側凸起車小,要剩下一點做為定位用。車的時候鏡片當然要拆出來。

後鏡組放進去,由側面鎖螺絲。前後鏡組的位置要量測好,要與原來的距離一樣。

紅框中下方的螺絲是固定鋁筒的螺絲,上方是原來導軌用的滑輪,滑輪要裝回去以便定位。

M42 接環上黏進去的外殼,要車到裝上對焦筒以及 LM 接環後不會凸出為準。

上方紅框中的滑輪仍然要在原來導軌的位置,下方紅框中是固定黑色零件與鏡組的螺絲,這個螺絲要在最開始固定前後鏡組位置時就要先鑽孔鑽好。

把整個鏡組利用原來的外殼內螺紋轉進去。

裝上 M42-M42 長度 12-17 mm 的對焦筒,後面要接上一節延伸環及 LM 接環。如果沒有延伸環,在某些機身或轉接零件上會頂到拆鏡按鈕。

尾巴噴黑後再裝起來。

後鏡組外都已經噴黑。

完成圖。

鏡主有非連動測距的 M 機身,所以這裡要磨掉,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裝上。

這裡也要磨掉。

後來發現在某些 M 機身只要再瘦身一點點就可以裝進去,於是又把尾巴外圍再設法車一下,要車到外徑 30.5 mm 以內。

這個零件總長約18-19 mm,後鏡片的外框距離末端向前 2.5 mm 。

最終的外型。

可以裝上 RICOH 的 GXR M 模組。也可以裝上 A7R,但是無法裝上 NEX-6,因為會頂到機身的凸起。

弄完之後鏡主還不甘心,還要裝光圈。因為不太好夾,而且原來外面還有個花花的有軌道的零件,結果加工時有軌道的那個零件因為離心力,有些部分翹起來,導致工件飛出來,結果外殼就打出凹痕。本來想既然壞了,乾脆放棄了,資源回收吧,但是上車床轉一轉,好像除了凹痕以外,軸心並沒有影響,那就繼續研究一下吧。

因為原來有軌道的那個零件已經毀了,所以要裝回的話,與 M42 接環結合處要重建,外面先鎖一個鋁環,厚度要算好可以塞進 M42 接環。

這裡的缺口是要讓光圈連桿穿過的位置,要先車整個的,調整好位置鎖好,再把這一區鋸掉去除。原來鏡身也有一區要銑掉。

原來的 M42 接環尾巴不需要那麼長,多餘的都車掉。

裡面有一區也要挖掉,要容納光圈連桿。M42 接環裡面的一圈是做為鏡心定位用的。

也用螺絲鎖起來。

車了鋁環,裡面黏上一個內徑 12 mm 外徑 20 mm 的光圈組件,鏡組的鏡片直徑約 10 mm ,這個組件已經是最適合的規格,更小的內徑太小了。

另外一面。

鎖在鏡身上。本來這個光圈葉片位置應該要更下方的,但是因為裡面的鏡組拆不開,也只能儘量貼近原來的鏡組。

後鏡組裝回去。

光圈環,銅片是連桿。

另一個角度。

縫隙留給光圈連桿穿過去。

光圈環放上去。

做了鋁環,是光圈環的蓋子,蓋住後光圈環會在 M42 接環的基座與蓋子之間轉動。

光圈環蓋子由這裡鎖住。

現在可以轉動內緣的光圈環。

廢料銅塊修整一下,還真難搞,太小了不好做。

另外一面。

銅塊鎖在光圈連桿上。這個光圈組件做的不太好,要由調整的桿子處稍為頂住才會轉的順,所以光圈連桿用有彈性的磷銅片,這樣可以有彈性將銅塊向著光圈組件中心頂著。

另一個方向。

光圈環很短,還要加大,做了鋁環要鎖在光圈環前端。最前端要比原來的鏡身外徑稍微小一點,這樣遮住鏡身與光圈環的間隙才不會漏光。

另外一面。

光圈環鎖上。

這裡可能會漏光,用 AB 膠填上。

這一區貼了長毛黑絨紙。

連桿在黑絨紙與外殼間運行,至少肉眼看起來不會漏光了。

加了光圈環的外型。

為了加光圈就花了大約 9 小時,至於花這麼多工改起來是否值得,見仁見智了。

加了光圈環的外型。

為了加光圈就花了大約 9 小時,至於花這麼多工改起來是否值得,見仁見智了。

因為後鏡組很凸出,所以特別做了較長的後蓋,把一個後蓋由中間車開,外徑車掉一點,中間加上一節塑膠管,黏起來,這樣就完成了。

A7R 測試一下,僅縮圖,無銳化。f 3.5,週邊有明顯失光,應該是後鏡片太接近感光器了,週邊角度太大。雖然有明顯週邊的失光,但是中央的解析度很好,過去改傻瓜機鏡頭的經驗,也只有 Leica 及 Zeiss 的鏡頭值得改。

縮小到 f 5.6,週邊解析度有改善。

縮到 f 11,週邊改善更多,但失光似乎明顯一些。

f 22,似乎繞射效應出現,解析度有降低現象。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