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tz Vario Elmar ASPH 28-80mm f3.5 殺機取鏡改 Leica M 接環(使用對焦筒)

您是2015/07/30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台相機已經掛點,修也不值得,鏡主決定改了它的鏡頭。

原來是 28-85 mm 的變焦鏡組,鏡主說只要把焦段定在 28 mm 就好,不用變焦,要改 Leica M 接環,以便接在 Ricoh GXR 上面的 Leica M 模組使用。

要破壞其實很麻煩,紅框中的螺絲是固定銘環用的,拆開後發現裡面的螺絲孔都已經裂開了,反正整台大部分都塑膠。

把看得到的螺絲反正都拆掉,底板也要拆掉。

有些螺絲躲在很深處,所以要豁出去拆,其實過程很麻煩,沒有一一拍照。現在鏡組可以移動了,把電線剪斷就可以拆出來。

鏡組,原來在外殼的軌道中運行。

此時要把鏡頭由最原始狀態轉動一下,使鏡組到達第一個有定位的位置,不太明顯,但是可以感覺的出來,此處應該就是最廣角的 28 mm 位置,到定位後要量測各鏡組的相對位置。由全長可以量到後鏡組外緣到前鏡組外緣的位置。後鏡組拆下後可以算出來中間鏡組後緣與前鏡組前緣的相對位置。這些相對位置的數據就是最後鏡組組合起來後的相對位置。其實這個位置沒有想像中的精密,在調整鏡組時期時有些游隙。

尾巴有個頂住後鏡組的彈簧,都沒有用。

後鏡組拆出來。

中間有金屬板鎖著,底下有光圈以及快門零件,原來的光圈機構無法使用,很難由外面控制,所以都拆掉。

這是中間鏡組。

中間鏡組外面的殼子取下。

這是前鏡組與外殼,其實原來的中間鏡組不好取出,上面有凸針凸出,在軌道中運行,但是凸針很難取出,於是把紅框中切了槽才把中間鏡組取出。

前鏡組外面要磨掉很多,還要車個螺紋環黏進去才能裝配。

鏡主提供了一個老放大機頭用作鏡身以及光圈機構。照片中光圈環其實前後裝反了,只是示意圖。

中間鏡組要車修了設法黏在母鏡前鏡組的裡面,要很凸出,幾乎要頂到光圈葉片,因為原來光圈的位置就是貼近中間鏡組的,這個位置不能變動,否則會有暗角。

前鏡組外殼車短黏了一小段車了螺紋的鋁環。

中間鏡組轉到母鏡上。

前鏡組也轉上去,當中間鏡組轉上去時可以把光圈環夾在裡面。

後鏡組,原來有方形的遮光擋片,最後要取下,因為沒本事做的角度剛好還可以對正機身的感光器形狀。

凸出物切掉,後鏡組反面。現在還可以倒著放,因為後面還有擋光片,稍微有間隔,不然後鏡組會碰到桌面,後鏡組表面是全平面。

這是原來母鏡的後鏡組外框。

後鏡組外框車修後把後鏡組黏進去,轉到母鏡上面。

現在整個鏡組完成了,相對位置要做的與原來量到的距離一致。有沒有誤差,當然一定有,這麼多的螺紋鎖來鎖去沒有誤差是騙人的,但就是用游標尺量起來大約一致吧。

要找對焦筒了,因為鏡組外框有點大,鏡主原來提供了一個大陸造的 L39 尾巴的對焦筒,但是大陸造的對焦筒裡面都有擋板,鏡組無法【沈】進去。找了哈克的對焦筒,但哈克也只有 L39 尾巴的, LM 尾巴的都有連動對焦系統,所以就用 L39 尾巴鎖了一個 LM 的轉接環,再把 39 螺紋與 LM 內側的螺紋都車掉,這樣鏡心才能穿出來。

即使如此鏡心與對焦筒之間的縫隙還是太小,於是把前面的光圈環與鏡身中間的凸緣都車掉一些。

裝起來,後鏡組還沒裝。

後鏡組原來的方形擋片拆除,外面的凸出物也磨掉,黏了一個薄鋁筒,這樣放在桌上時,後鏡片才不會碰到桌面。

但是這個 GXR 模組內有個圓圈,後鏡組太凸出了,會頂到圓圈的邊緣,所以後鏡組外面凸出的部份還要再修掉。

做了鋁環一端有內螺紋,要裝鏡組,對照鏡組外觀就知道。

另外一面,這一面要鎖在 M42 的接環內。

這樣鎖起來再用膠黏死。

另外一面。

鏡組鎖進去,孔洞中鎖了沈頭螺絲把鏡組固定。

原來的光圈可以操作,但是外徑很小,不好用,而且沒有光圈數值。

重新做了光圈環。

鎖在原來的光圈環外面,前面黏了一圈花紋橡皮。

要把原來的銘環黏上,這一面有許多凸出物要磨掉。

但是磨了半天還是不好弄,反正要黏的兩個面各有凸凸凹凹的,很難弄平,算了就這樣黏吧,有何缺點?這樣銘環上的字無法照原來的角度,原來 LEICA 那排字是在鏡頭正上方,現在歪了一點,將就吧。原來開口也有點方形,沒辦法校正到正確的角度,所以也要車成圓的。

側面,完工。

裝上 GXR 機身。

鏡主想裝遮光罩,後來又車了與遮光罩接合的部份黏在前面。

露鋁的部份裡面看不到。

畫質好嗎?其實全開周圍不太好,整體也有點軟,縮一級會改善,中間不錯,邊緣還是有點糊,縮到更小看起來就不錯了。值得這樣搞嗎?見仁見智吧。

這是全開光圈 3.5。

大約縮一級半吧,5.6 左右。

更小,約 8-11 左右。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