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k Automatic 35F Ektanar 44mm f2.8 殺機取鏡改 Canon EF 接環

您是2015/04/30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類似的相機改過,有點難搞。這台是有自動曝光功能的。

以前那台不一樣,裡面可以看到三隻螺絲,這台看不到固定鏡組的螺絲,要把這四隻螺絲拆掉裡面才會看到螺絲。

螺絲固定處在紅框的位置,左邊的螺絲在機身內可以看到,但是右方看不到,所以是用暴力硬拆的。

拆下的鏡組。

另外一面,鏡頭銘環處有螺絲,已經將銘環拆除。

這是拆下的銘環,側面有許多凹槽,可以與外環卡住,控制閃光燈 GN 值與光圈連動用的,改鏡後其實沒用了。

這是銘環底下控制對焦範圍的機構,此鏡為前組對焦。鏡片只有三片,說實在的,我的觀點是沒什麼好改的,而且這台又這麼難搞。

下方紅框中有三隻螺絲,要拆除,上方紅框中的桿子是控制光圈範圍的機構,改鏡後也沒用,本來想剪掉,可是材質是很硬的鋼,把斜口鉗都搞壞了,於是用膠黏死。其實把他拆掉也可以,不過我是留著當定位的作用。

螺絲與銅環拆除,裡面的黑色座子可以取出,但是要把紅框中的按鈕按到底才行,這個鈕改鏡後也沒用。

內部機構,這些沒用的東西都要拆掉,反正有鉚釘釘住的不拆,其他能拆的都拆。紅框中的銷子要拔掉前面的零件才能拆下。

上圖中的銷子,就是卡在凸出物上面,所以要拆掉才能將前面的這些零件拆下來。圖中的銅環是控制光圈用的,要留著,以前改的那隻沒有光圈控制的這個環,此鏡結構不一樣,這個機構留著就不用重新做光圈機構。

這是剩下的外殼,要車修。

中間鏡組與裡面的機構,這個部份無須修改。

原來的外殼用銑床與車床修到剩下這樣。

這個拆下的光圈機構也要修圓,但是震動與熱脹冷縮竟然使它分離,所以紅框處原來有鉚釘的位置中心設法用一隻皿頭螺絲鎖住,另外一隻被銅片遮住,沒拍出來。

這個光圈機構很難搞,右方其實在槽中有個卡槽,要卡住才會正常,很難描述,算了,有這隻鏡的話自己研究吧。

這是拆開後的狀態,裡面的光圈機構,再拆的話還不太好拆,都是用鋼片的彈力頂住的。

鉚釘用螺絲加強處,另外一面用銅片攻螺紋鎖住,這樣才不會脫開。所以改這隻有許多莫名其妙多出來的工作。

這裡用彈簧拉住,使光圈保持全開,拉在光圈機構的凸出物上面。後鏡組也是用鋼片的彈力頂住的。 因為裡面的光圈機構有些阻力,這隻彈簧必須要彈力大一些的,否則會拉不動。

這裡原來有卡榫控制一些功能,那都與閃光燈等等的有關,改鏡後沒有用,把裡面的彈簧取下,凸出於內徑的部份也磨掉,否則會卡在對焦環上造成光圈與對焦距離連動,那是閃光燈控制用的,改鏡後那樣很難用。

光圈機構與基座先放著,右方槽中凸出短桿就是與外面的光圈控制環連動的。但是因為方向的關係,銅環並不是垂直將桿子頂出,而是斜斜的,所以轉光圈時阻力有點大,將就吧。

把裡面原來的機構裝上。外面車了結合環由側面鎖上。

這幾隻螺絲還很奇怪,不能鎖緊,一鎖緊光圈就會卡住,研究了非常多個小時也無解。而且原來拆的時候就覺得這幾隻螺絲怎麼這麼鬆,並沒有所到底,很奇怪,算了,反正就用螺絲膠黏住吧,希望不會有問題。這隻螺絲還不能太鬆,否則還會因為凸出而頂到對焦機構,造成對焦機構轉不動。

接環裝上,這樣還不行,裡面還要塗黑。

塗黑。

外觀。

這台改起來這樣看看好像也不難,但是那個光圈很難搞,加工車修後會造成摩擦力增加,還有一些很多奇怪的小問題,也許是機身用久了,磨損或是有些零件鎖久了其實有些變形,反正很難弄,這 台機身要殺機取鏡的話,以後不玩了,不要再問,因為太難搞。鏡片只有三片,不值得花那麼多的精神這樣搞。收貴了鏡主划不來,收便宜了我划不來。看誰功力好的讓他去玩吧。

最後在適當的位置鑽小孔,填紅漆做些記號,這就是每一級光圈的位置,很奇怪,一開始還是等距的,後面竟然每一級距離還比較大。

這隻改起來最大的問題是光圈阻力偏大,但並不是一開始就阻力大,剛拆開時期時阻力並不大,但是經過車修後,基座變得很薄,不再是比較大體積的立體形狀,原來以基座為準的面變得容易產生變形。再者,銅製的整個光圈組件必須車修,車修時會有高熱,會熱脹冷縮造成輕微變形,連鉚釘都鬆了,所以整個的縫隙大小與形狀可能有微小的改變,雖然眼睛看不出來,但是會造成運作沒有原來那麼順暢。此外光圈機構中控制用的薄片凸出的部份要切掉,用砂輪磨也會有熱應力造成微小變形,用剪刀剪也會造成微細的變形,雖然眼睛看不太出來,但是那些變形累積起來就會產生阻力,沒有原來那樣順。那些都很難弄,因為那些要用到的零件都用鉚釘釘住的,也無法拆出來弄。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