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n Vario-Switar 8-36mm f1.9 Pentax Q 接環

您是2013/07/11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查了網路,這隻鏡頭原來是 Bolex K2 8mm 電影機的鏡頭,鏡主想改給 Pentax Q 使用。

這是後鏡組,鎖在原來的底板上。

底板取下。

後鏡組可以調整,而且此鏡無限遠似乎也是由此鏡組調整。

改鏡的話,最後完成時,後鏡組與前面鏡組的距離不能改變。

另外一面 ,側面的螺絲孔原來有固定螺絲,但是已經不見了,既然被拆過,所以原來的位置到底轉到哪裡也不清楚了,只好由原來的固定螺絲鎖的痕跡來判斷,不過又有好幾個痕跡,只好用其中一個為準吧,既然原來是可調的,那應該差一點點也沒有大影響才對。

紅框中就是固定前面鏡組的幾隻螺絲以及原來的光圈機構,但是光圈葉片已經不見了。這部份原來有一組半反射稜鏡,應該是反射一部份的影像給取景用的觀景窗使用。

這是取下的前面鏡組。

把座子上原來固定鏡組的部份挖下來,車成圓形。

另外一面。

還是鎖回原來的鏡組上,原來的稜鏡也要裝回,因為他就是整個光學系統的一部份,拿掉的話會影響無限遠的位置,而且不用此稜鏡的話,後鏡組的距離要取多少也變成未知數。

這是原來鎖在稜鏡旁邊的光圈機構,葉片剩下一點點殘骸。原來應該有兩片,目前只剩下其中一片的一點點。

沒有光圈會很難用,找了一個小一點的光圈組件,印象中這是 Minolta 35/2.8 的光圈組件,鏡頭用來種鏡用掉了。

這個組件光圈葉片勉強縮的夠小,但是並不理想,不過適合的光圈組件很難找,一般的鏡頭沒有那麼小的光圈組,只能將就了。

原來連桿壞了,用一隻螺絲鎖著。

外面車個環卡在外面可以旋轉,這樣外面就可以橫著鎖一根桿子連動控制。

不過這個光圈的缺點是連桿可動範圍非常短,也就是轉一點點就由最大光圈縮到最小光圈,因為一般鏡頭還要用槓桿之類的把調整範圍變大,但是做為改裝,實在沒有空間安裝那些東西了,也只能將就。

鏡主提供了一個 Pentax Q 的轉接環,不過是用 D 接環的轉接環改造的,本來以為鏡主這個接環還要與其他的共用,但沒說清楚,早知道就直接用這個改會比較好改。

這是另外一面。

因為本來以為要用那個 C 接環轉接環來接在 P Q 上,所以設計了這個鋁環,不太好做,要由很厚的材料慢慢車成這個樣子。

內部。

原來的後鏡組,本來不是這樣裝的,是反過來的,但是那樣裝尾巴太大,進不了 C 接環的內孔,於是倒過來裝。

放在鋁環內,側面鎖固定螺絲頂住。

外面的外觀。

光圈機構也放進去由側面鎖住,孔洞裡面是光圈連桿。

光圈環,紅框內是光圈定位的孔。

做了兩個定位鋼珠。

因為可轉動範圍實在太小了,所以實在也不知道光圈到底是多少,定位處太接近,所以要用兩個,算好角度可以多做一個定位位置。

光圈環裝上。

光圈環上面做了個擋片,擋住光圈環。

這裡原來就有固定螺絲孔,但是固定螺絲原來就已經遺失,調到適當的位置後找了個沈頭螺絲鎖上,但不能鎖太緊,因為原來的設計鎖的位置不會頂到螺紋,但是現在裝的方向改變了,其實會頂到螺紋,所以不能太緊,頂住就好。

尾巴的 C 接環鎖上。

可以看到光圈實在轉動範圍很小,也只能鑽幾個小孔代表了,大的點表示大光圈,小點點表示小光圈。其實這個光圈並不是線性的,也就是說大光圈方向其實每格的差距不大,而小光圈方面每格差距好大,但也無可奈何,沒有適合的組件只能湊合著用吧。

最大光圈是 1.9 沒問題,其次依序為 2.5、2.8、4、7、11,這都是依據測光的結果推算的約略值。

整個裝起來,用固定螺絲由側面頂在鏡身的孔中,側面。

Q 接環裝上,完工。

測試了一下, 一開始發現畫質有點糟,研究了一下,覺得也許是原來後鏡組的位置不太對,於是嘗試不同的位置,終於找出來畫質可以接受的位置,所以原來後鏡組的位置應該被動過了,那個位置應該是錯的,但是只有差一點點。

這隻鏡用在 PQ 上,用峰值對焦並不好用,轉到差不多其實畫面就已經閃閃的表示對到焦,但其實拍出來不夠準焦,反而不用峰值,而用 4 X 放大對焦還準的多。

總覺得底片用的鏡頭裝在數位機上其實畫質都不夠好。就像許多底片時代銘鏡裝在數位機上常常也不很好。不過鏡主說有些高價的其實不錯,沒看過,不太了解。此鏡大光圈堪用,但是光圈縮到最小會出現繞射現象 ,而且有明顯成像圈,有些可惜。

其實影像不夠好也是正常現象,135 的底片一般解析度網路上有人說較細緻的大約可以到達 2000 萬畫素或以上,135 感光面積是 36×24,8 mm 電影片寬度只有 8 mm,還要扣掉齒孔,面積可能只有 1/20 左右吧,可能只有 100 萬畫素!這樣算對嗎?不太清楚。如果是這樣算沒錯的話,那 PQ 的解析度是 4000×3000,1200 萬畫素,即使將四周成像圈黑框去掉,也還有差不多 700 萬畫素,這已經遠遠超過 8 mm 電影鏡的設計解析度吧,所以模糊也很正常,如果這樣推算有錯誤,請大家指正。

此外這個鏡用在 PQ 上還是有成像圈,很明顯的一圈,而且影像區域並不是在畫面正中央,偏了一點點,本來以為是鏡頭沒有弄好而造成光軸不對,但是轉動鏡頭時成像圈的位置並沒有變動,所以不是鏡頭的問題,難道是 CMOS 沒裝在正中央?不會吧!或者是 Q 的轉接環螺紋沒有對正中央,機會也不大,車床車的東西應該誤差沒那麼大,反正原因不明。 您可以下載圖檔 (共 9 Mb) 自行參考,因為檔案大,原來寬度 4000 點的圖都縮為寬度 2000 點,只有縮圖,沒有銳利化,加減看吧。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