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non 55mm f3.5 微距鏡改 Pentax K 接環-開光圈對焦

您是2008/8/2 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fujinon 55mm f3.5 macro

網友想改這隻鏡,要改為 Pentax K 接環。因為是微距鏡,所以鏡主想改為開光圈對焦。

fujinon 55mm f3.5 macro

這是鏡尾,下面的紅框中是接環螺絲,有四顆。

上面紅框中的是電子接點。

這是側面。

此鏡放大率為 2:1,這是伸長時的外觀。

左圖為此鏡之光學結構,四群五片。

接環螺絲取下後即可將接環取下,光圈環也可以拿下,要注意有光圈定位彈簧。

Fuji 的鏡頭法蘭距較短,要改鏡的話要車鏡尾,光圈環紅線以上的部份都要車掉,但是要等最後再來車,因為要比對鏡座的車短尺寸。

這是原來的接環,裡面有一個傳遞訊號的電阻,改鏡的話,電阻要拆掉,不過後來發現其實不拆應該也沒多大關係。

這是原來控制自動光圈切換的零件,改鏡的話用不到,要拆下來。

這是鏡尾裡面的一些零件,看得到的螺絲都拆掉吧,都用不到了。

後面一節鏡座可以拆下,紅框中的位置在不同角度有三顆螺絲,都要拆下。

這是拆下後鏡座後的外觀。左方的螺絲是調整無限遠用的,右下方紅框中的是限制對焦環轉動角度之用,不需要拆。不過我是將這些螺絲都拆了,因為此鏡的對焦橡皮以及內部的一些死角有許多油垢泥沙,所以拆下來清理了一下。

這是鏡尾後座取下後的外觀,這些零件都要拿掉。

外圈的黑圓圈是光圈連動的控制環,左方是原來的壓光圈桿,右方金屬圈上的弧形凹入處就是控制光圈大小的,裡面的小突起在不同光圈時會被光圈連動環限制在不同的角度,因而控制了光圈。

左方紅框中的壓桿現在沒有用了,要磨掉。

這張圖中壓桿的突起已經磨掉了。

光圈連動環取下後,裡面的機構如果要拆也可以拆,紅框中有三隻螺絲。

螺絲拆下後就可以將此環取下。

這是裡面的光圈連桿,不過後來發現這個部份其實不需要拆。

這是後面的後鏡座,此鏡改鏡的話,主要都在後鏡座上面下功夫。紅色箭頭處可以看到原來的後鏡座鎖接環處有 2mm 的厚度,因為法蘭距差不多就差了 2mm,所以這裡都要車掉。但是車掉之後怎麼辦?接環要鎖在哪裡?後面再說。

在紅色箭頭所指的左上方有個開口,那裡是光圈控制環與外面的光圈環連動桿穿出的位置。

這是解決辦法,車了一個大約 3mm 的鋁環,由裡面放進去,再用 AB 膠黏在原來的鏡座中,黏好以後,再去車鏡座的尾部,車到可以對到無限遠為止,因為此鏡有無限遠調整裝置,因此可以大約車到可以對焦無限遠就好,最後再來調整。我是車到大約原來的座子剩下約 0.2mm 左右。

這了黏上的鋁合金環,厚度要算好,因為裡面還有個光圈連動內環,這個環不能擋住光圈連動環裝上的位置。

這個環只有用膠黏,總覺得不夠牢靠,最後會再用三顆螺絲補強一下,但是最後再鎖螺絲,因為裡面的自動縮光圈機構還沒有完成,現在還不知道要鎖在哪裡比較好。

裡面的鋁環要注意,紅框中要避過,因為那裡有光圈定位鋼珠的彈簧機構。不過現在鋁環黏死之後,以後這個機構就無法維修了,但是此機構要維修的機會實在太小了。

要縮光圈這個機構是關鍵,紅框中右上方是軸,下方的突起是與光圈控制環交互作用控制光圈大小的,因為此突起可以向外移動的角度不同而使得左方的突起轉動角度不同,因此控制了光圈大小。

本來研究了一下,覺得改開光圈對焦實在有些困難,因為裡面本來有空間,但是要車掉一些,變成空間減少了,而且 Fuji 的鏡頭,開光圈的方向與 Pentax 是相反的,以前碰到這種情形,我是用滑輪加上鋼索,但是此鏡內部要加上滑輪與鋼索實在有些困難。研究了許久,好幾次都想放棄,但是微距鏡沒有開光圈對焦實在很難用,再加上總是有些不死心,於是繼續思考。

不管是否開光圈對焦,將光圈縮起來總是要的,因此走一步算一步吧,先把這個突起磨出一個凹痕,以便安裝彈簧。

就像這樣,彈簧裝上了,要拉在哪裡?等下再說,其實當時我也還不知道要拉在哪裡。

想了很久,最後認為鋼索與滑輪的構想在此鏡中不可行,因為空間無法配合。最後想到一個用槓桿的方式,如左圖,上方是與 PK 鏡中的壓光圈環連在一起的零件,當該零件被相機中的壓桿壓下時,就會向下移動,前方的楔形就會向下,並將下面的槓桿往外壓,更下方的槓桿就會將光圈控制機構向左上方抬起,槽中的光圈控制機構就會再將光圈往上轉,光圈就打開。

因此靠這個機構,鏡頭最外面的光圈壓桿被壓下時,內部的光圈控制組件會往上提,就完成了方向轉換的任務。這樣光圈壓桿壓下時,光圈就會打開。

黃銅製作的零件就是上圖中的槓桿,這個槓桿的螺絲樞紐位置要與底下的光圈控制機構的軸心同一個位置,這樣轉動才會順暢。

這個形狀很難弄,磨成這樣很容易,但是每個位置的尺寸要依照實際的需要來慢慢磨製,一開始製作的就不能用,因為被我磨的太小了,大約小了 0.3mm,有時就差這麼一點。

由此圖中可以看到,黏上去的鋁合金環裡面有些地方為了要容納這個零件,因此挖去一些。

這是由外面看的外觀,左方的螺絲是拉住縮光圈彈簧用的。

這是外面組合後的外觀。縮光圈彈簧已經拉起來,此時光圈可以保持常縮。

這是那個楔形零件,因為光圈壓桿在最外面,與內部的機件有高度上的落差,因此墊了一塊鋁片。楔形零件上的孔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只是用的舊零件上剛好有個洞而已,所以大家無須去研究它。

這是鏡主提供的 Pentax 廢鏡上拆下來的光圈壓桿,前面說的楔形零件就是要鎖在紅框中的孔中。

這是反面。

這是鎖上後的正面。

現在要把壓桿環裝上。

這些壓光圈機構的設計看看簡單其實很麻煩,主要是那個楔形零件的形狀要與槓桿的形狀互相配合,要剛好壓到底時光圈全開,放到底時光圈能完全縮起,要慢慢測試,慢慢磨製。其實此鏡如果單純改縮光圈對焦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個壓光圈機構真的搞了好久。

這個機構內還不能隨便上油,因為油有黏滯性,反而會增加阻力。

測試了一下,發現只靠拉光圈的彈簧,似乎有時候無法將光圈全縮,於是又加了一個彈簧,在機身將壓桿釋放時負責將壓光圈桿的連動環拉回。當然裡面有些地方會卡到,卡到的位置要磨掉一些。

裝好之後會像這樣,由側面可以看到彈簧。

經過測試完成後,可以在不與內部零件衝突的位置鑽三個螺絲孔,由側面打螺絲將後面黏進去的鋁合金環用螺絲加強。

此時也才可以找一些不衝突的位置去打新的接環螺絲孔。

這是光圈環,已經車短,要配合裡面的鏡頭座長度再短一點點,這樣接環鎖上之後才不會卡住。

這是鏡主提供的廢鏡拆下的接環。

四周本來有一圈凸緣,把它車平了。內緣有個突起,是光圈壓桿壓到最大光圈時的位置,在設計壓光圈機構時這個位置很重要,要壓到這個位置時保證能將光圈全開才行。

壓光圈環是卡在接環內緣的凹入處,剛好卡入,因為那個環本來就是卡在那裡的,所以這次鏡主提供的廢鏡是物盡其用了。

這是原來的鏡尾護環,還是沿用。

護環裝上了,但是此環不夠高,原來的 PK 鏡的護環螺絲位置不能用,要重新打洞。護環也要稍微加一點工,使紅框中的定位突起可以被遮起來。

這是裝配完成的鏡尾以及接環、護環。

這是側面,還好鏡尾並沒有突出多少,不會打到反光鏡。

歷經多日思考,此鏡改開光圈對焦終於完成。這次改的開光圈對焦機構是我改過的幾個鏡中運作最好的,因為鋼索與滑輪其實比較耗損彈簧能量,偶而都會有些不順,而此鏡則運作順暢。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8/8/2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