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non 55mm f1.6 鏡頭改裝為 Pentax K 接環


Fujinon 55mm f1.6 Fujinon 55mm f1.6

某網友弄到一隻 Fujinon 55mm f1.6 的標準鏡,請筆者幫忙改 K 接環,因為擁有者說改壞了、拆壞了都沒關係;而且自行提供了一個 K 接環,因此就答應了。

此鏡為二十多年前的老鏡,是 Fujica 出品 AX 系列相機時的鏡頭,查不到鏡片結構圖,只查到是 4 群 5 片,前方銘版上的 DM 字樣是指可以程式自動曝光,在光圈環上有【◆】檔位,相當於 Pentax A 鏡的自動光圈【A】檔位。此鏡有 EBC 鍍膜,號稱效果良好,但是有些角度看起來反光還是滿明顯的。

這隻鏡要改是有些挑戰性的,因為 AX 接環的法蘭距比 K 接環大約短了 2mm 左右,法蘭距長的改給法蘭距短的比較簡單,但是反過來就比較困難,因為要看鏡座有沒有車短的空間,像我自己有一隻 Minolta 的微距鏡,想改鏡但是一直沒有完工。此鏡我會答應改,也是先寄給我拆開研究了一下,認為可行才敢動手。

Fujinon 55mm f1.6

要動刀當然要先拆接環,接環上有四顆螺絲,不難拆。

這是接環,紅框中突出物應該是負責傳遞自動光圈控制訊息的零件。

裡面有一個電阻,電阻是連結在接環以及那隻凸針上,可是鏡頭中與電子相關的零件就只有這個電阻,真的有些神奇,研究了一下,光圈在變動的時候根本不會影響這個電阻,為何可以傳遞訊息?看起來這個電阻說不定只是傳遞一個最大光圈訊息而已。筆者沒有使用過 Fujica 的相機,不知道這個機構怎麼運作,不過這是好消息,因為零件少一點,應該比較容易改鏡,而且既然要改鏡,原來的電子系統如何運作就不重要了,反正用不上。

接環取下後,可以看到兩個突出的連動零件,上方的是在拍攝的瞬間將光圈縮起的連動桿,右方的是轉動光圈時將光圈轉動角度傳遞給機身的機構。

接環取下後,光圈環可以直接取下,這是光圈環取下後的狀況,紅框中為光圈定位鋼珠。

光圈環與光圈靠紅框中的凹槽與突出物來連動。光圈環下方的按鈕是將光圈轉到自動光圈位置用的設定鈕,像是 Pentax 鏡頭上轉到 A 檔位的按鈕功能相似。

這是個詭異的零件,將光圈環上的按鈕按下時,這個零件與光圈環之間就會有間隙,然後下圖中的零件就會伸到間隙中,上面的突出點就會與左圖紅框中的小洞卡住。

這就是鎖定自動光圈的零件。

這是另外一個角度,要拆接環座的話,紅框中的零件與鋼珠要拆掉。

這是光圈鎖定零件拆下後的狀況,稍微上方處有螺絲,各角度共有三顆,這三顆螺絲取下後,接環座就可以向右方拉出取下。

接環座裡有兩個零件,上方的叉狀物是光圈連動環上的,右方則是縮光圈機構。

光圈連動環只是卡在裡面,沒有固定裝置,原來是靠壓在鏡身上來固定。

光圈連動環拿掉後,可以看到自動縮光圈機構,是半月型的一個零件,上面附著了一些彈簧,因為 K 接環的縮光圈機構與此鏡角度不合,所以此零件沒有用,要拆掉,而且是破壞性的拆除。因為此零件的轉軸是用鉚釘與接環座結合的,後方接環座要車薄,上車床的時候鉚接的地方會被車掉。

鏡身上有兩個連動桿,左方為光圈連動桿,右方為縮光圈連動桿。

再來拆前方的零件,因為改鏡的話,無限遠一定要重新調整,因此先拆開。這個銘版我喜歡,因為原來就有凹槽,可以卡住工具,不像有些平平的,一定要用摩擦力夠大的一些東西才能拆開,有時還要鑽洞。

轉開銘版後可以看到六顆螺絲,有三顆是鎖最前方一組鏡片的,有三顆是鎖濾鏡環的。哪三顆是做什麼的,應該看了就知道,不容易弄混。

濾鏡環拿下來就長這樣,是塑膠的。

濾鏡環取下後,可以看到調焦螺絲,這個機構與一般的鏡頭類似,調焦螺絲共有四顆。

前鏡組裡面有些入塵,拆開擦一下,發現前鏡組是兩片,並非膠合鏡,而是用塑膠外框固定在一起,這根本是廉價鏡的做法,並不是說用塑膠外框就是廉價鏡,而是因為這樣將兩片鏡片用塑膠外框固定的話就無法拆開,萬一發霉是無法處理的。

拆到這裡,有點後悔接這個工作,因為感覺起來,光圈環與鏡片固定機構都是塑膠的,這樣的鏡頭值得改嗎?

這個接環座中的零件要拆掉。

零件是用這個彈簧卡環固定的,將卡環挑掉就可以拆下。

fujinon AX 接環的法蘭距為 43.5mm,Pentax K 接環法蘭距是 45.46mm,差了 2mm 左右,看了一下結構,這個接環座可以車掉大約 1.6mm,如果車掉太多的話,有個內部零件可能會有定位鬆脫的問題。

左方的圖是車短前後的比較,右方是車短以後的樣子。

接環座車短了,而光圈環是依附在接環座上,當然也要車短,還好這個光圈環夠長,這是車短前後的比較,右方是車短以後的樣子。圖中可以看到原來那一排光圈數值的小字都不見了,大約是車掉了1.65mm 左右。

這排數字原來是做什麼的?有些用傳統機的朋友可能不會陌生,在 Pentax MX 的時代,機身的五稜鏡附近會有一個小窗,可以將光圈值以光學的方式傳送到相機的觀景窗中。Pentax 、Nikon、Minolta、Fuji 等等許多廠牌都有類似的設計,這排小字就是讓觀景窗看到光圈值用的。

為何接環座與光圈環車掉的長度不同?這是有學問的,因為光圈環與卡住的機構接觸面要小一些,摩擦力才不會太大,此鏡光圈環最後要用鏡頭接環來卡住,而鏡頭接環上有一圈凸緣,所以為了要配合這圈凸緣,所以光圈環要稍微車短一點。

其實K接環的凸緣凸出來滿多的,為了美觀,光圈環不能車的太短,所以也將K接環稍微車短了一點點。

這是 Pentax 老機 MX 的正面,上方的那個小窗就是將鏡頭上的光圈值以光學方式傳送到觀景窗的機構。

下方的紅框則是最大光圈值的傳遞機構,後面會談到。

這是車短後接環座與光圈環組合起來的樣子。

這是光圈環上鎖住自動光圈定位簧片用的,可以看到鎖螺絲的地方已經有裂痕,不知是以前的擁有者將螺絲上的過緊而造成的損壞,還是材質不良自身劣化造成的。

這是 Pentax 的 K 接環的內面,也就是靠近鏡身的那一面;因為 AX 接環座的外徑較小,無法使用K接環上的螺絲孔位置,所以必須配合原來 AX 接環上面的螺絲孔位置,孔的位置會比較接近接環的中心側,但是K接環的上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地方,而反面比較平坦,要在高低不平的地方鑽孔很難鑽的正確,所以要由反面鑽孔,而且這種位置要求精密的孔,一定要用鑽床來鑽,用手持鑽是不行的,手持鑽會滑掉。

鑽的時候先將 K 接環與接環座用膠帶黏好,用小起子伸到螺絲孔裡,在接環上摩擦一些痕跡出來。先鑽一個孔就好,比較好修正。

鑽的時候先鑽個小孔,再用微雕工具慢慢將孔磨大,這樣做的好處是萬一孔鑽的有點歪,在磨大的時候還可以稍微修正一下。一個螺絲孔鑽好了,可以先鎖一顆螺絲,鎖緊了再去弄其他的,這樣雖然比較繁複,但是沒有好的機械工具就只能這樣玩,這樣才比較不會把螺絲孔鑽歪掉。

改鏡的時候如果要改的漂亮有些地方就不能懶惰,請千萬記得。

紅框中是摩擦出來的痕跡,要在痕跡的正中央用錐子輕輕打個痕,用鑽床鑽孔時才不會跑掉位置。

這是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新的孔洞比原來K接環上的螺絲孔偏向接環內緣一些。

這是 K 接環的切面,機身側會有些高低不平的地方,反面比較平,螺絲孔鑽好以後要用銑刀將孔的一部份磨成凹槽,以便容納沈頭型的鋼製螺絲頭。

這是某個打好的洞,怎麼是長型的?不是我打歪了,是這個位置剛好與原來的螺絲孔接近,兩個孔會部份重合,因此看起來變成這樣。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打孔,光軸會準嗎?答案是不會!但是如果目測準確以及手工夠好,夠有耐性時,誤差不會超過 0.2mm,這樣是多還是少?其實不多,請注意一下,有些鏡頭與機身接環不夠精密時,移動的量也跟這個數字差不多了。此種光軸的誤差是平移的誤差,根本沒有影響,就好像在底片上格放一個區域一樣的意思。

真正有影響的是光軸與感光面不垂直的問題,如果不垂直,就會產生中間清楚,而邊緣不清楚,類似蛇腹機的搖擺動作,所以要把鏡座或是接環磨短的話,就必須使用車床,車出來才不會一邊薄一邊厚。

這是鏡身上的連動機構,因為原來的縮光圈機構無法使用,必須把右方那個縮光圈桿子用彈簧固定在【縮光圈】的位置。

找了一個小彈簧,一邊套在桿子上,另一邊就用尖嘴鉗彎個鉤子,勾在一旁的零件孔中。

本來做到這裡,再把接環鎖回去就可以完工。這樣在 Pentax 的數位單眼上可以用,但是在一些比較早期的底片機上面就不能用,因為 Pentax 機身上面有個光圈傳遞機構,K 接環鏡頭在最大光圈時要將該機構壓到底,所以 Pentax的M42 轉接環上有個缺口,就是要將該機構壓下的。

為了要增加這個零件,在接環座上要銑一個凹槽以便容納該零件。

這是 Pentax MX 的機身,紅框中的桿子就是光圈連動機構,最大光圈時,鏡頭中的連動桿會將這個桿子順時針壓到底,隨著光圈縮小這個桿子會逆時針轉回來。現在鏡頭中要加的零件就是要將這隻凸桿壓下。

這是要鎖在接環座上的零件,是用黃銅板折出來的,先折個大概,再將無用的地方用銼刀磨掉。

凹槽銑好,零件作好,就可以組合起來了。

因為接環座很窄,要鎖兩個螺絲麻煩,本來想靠凹槽的邊緣卡住,用一隻螺絲就好,但是接環座上製作螺絲孔的時候,不知怎麼就打歪了,於是黃銅零件與凹槽邊緣就出現了空隙,因為只有一隻螺絲,而且座子是鋁的,也不能用力鎖,這樣用久了會鬆動。既然已經弄歪了,也無法重新打洞,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用一點 AB 膠填在縫隙裡面吧,這樣就不會鬆了,萬一以後要拆比較麻煩,但是如果真要拆下,其實 AB 膠泡泡水就軟掉了,還是可以拆的。

這是整個接環座的外觀。

這是整個組合後的樣子,紅框中就是增加的零件,在裝上機身時可以將機身的連動桿壓下。這個壓桿的位置非常重要,要與其他的鏡頭對照著慢慢打磨,位置必須一樣,否則過頭或者不足都會造成測光不準。

藍色框中是原來 Fuji 鏡頭的光圈資訊傳遞連動桿,轉光圈時會動,本來這個鏡頭在光圈連動上面是可以改的跟標準 K 鏡一樣,轉光圈連動桿可以將資訊傳給機身,可是想到 Fuji 鏡頭每轉一級光圈的角度與 K 鏡不見得相同,這樣大光圈時差異不大,但轉到最小光圈就可能不準確。此外還有個問題,Fuji 鏡頭在拍攝瞬間縮光圈的連動桿與 K 接環鏡頭的動作方向相反,所以就很難改,暫時只能改成這樣,用起來就像是 M42 的鏡頭,縮光圈測光。

將鏡頭裝上 MX 機身,與其他的 K 鏡比較了一下,測光值是相同的,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這是前方的濾鏡環,很傷腦筋,因為兩種接環的法蘭距差了將近 2mm,但是接環座只能車短約 1.6mm,無限遠還是無法合焦,必須要重新調整無限遠。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濾鏡環太長,雖然鏡身上的調焦機構可以將鏡身調整的更凹入機身,無限遠可以合焦,可是這個濾鏡環就無法裝,因為鏡組凹進去了,濾鏡環的螺絲座無法與鏡身上的螺絲座密合,固然調在近距離時可以密合,但是這樣上緊了就無法調到無限遠,因為濾鏡環頂到了鏡身。

這個零件是塑膠的,無法上車床,因為車床一夾就變形了,夾不緊不能車,也許還會飛出來,一飛出來,大概外觀就毀了。

後來想到了一個方法,用個舊的爛爛的濾鏡裝上去,車床夾在濾鏡上,不過也是要小心,因為怕把玻璃夾破,最後終於把他車短了。

整個裝配完成,但是鏡組與接環中間有一圈縫隙,灰塵容易進去,也容易造成反光,本來用簽字筆塗了一下,但是看來有些醜。

於是就想到原來 AX 接環上有個塑膠圈,可以改裝一下,因為K接環內徑小於 AX 接環的內徑,因此將塑膠圈剪掉一小段,卡進K接環裡,可是這樣塑膠圈內徑又會與鏡組摩擦,於是再將內徑用微雕工具磨薄一點,這樣就可以了。

最後在塑膠圈適當的地方打個小洞,將原來 AX 接環上鎖塑膠圈的小螺絲再鎖上就完成了。

也許您要問,此鏡能否改成像筆者另一隻 Vivitar 的鏡頭,安裝拍攝時自動縮光圈的機構?我覺得可能可以,但是看看這隻鏡一堆塑膠,實在沒什麼興趣去改它。此外最近銅價飛漲,剛好手邊沒有適合厚度的銅板,現在去買會很貴,等以後有材料再說吧。

也許您想問,改這隻鏡頭需要多少時間?其實真正動工改鏡的時間不超過五小時,但是拿到手後先拆了一次,先將大概的結構畫出,想了許多天,構思的時間其實花的比較多。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6/11/3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