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na München BRAUN-Tele-Ennalyt 200mm f4.5 Braun Paxette SLK 接環改 Canon EF 接環

您是2011/04/08起第 網頁計數器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隻老鏡應該是 1950 年代左右的產品吧,前鏡組很大。

側面的外觀。此鏡的光學結構不明,但是由鏡片反光數目看起來應該是前鏡組三片,後鏡組兩片,大概與同廠牌的 240 mm f 4.5 差不多吧。

尾巴,這是很詭異的接環,圖中的環上有個缺口,原來有個紅色的塑膠按扣之類的,已經拆掉了。查了資料這種鏡頭應該是 Braun Paxette 連動測距相機的鏡頭。

紅框中有個凸起的小銅片,可以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撥動,這是光圈調整用的,這種接環的光圈環在機身上,像是 Kodak Retina DKL 那樣,所以鏡身上是沒有光圈環,這就有點麻煩了。

縫隙裡面有個細細的鎖環,把接環鎖在鏡身上,這個鎖環還真是細啊,真怕碰斷了。

鎖環取下,接環就可以拿下來。

因為原來沒光圈,所以要看看能否拆開製作光圈連動。沿著這個邊緣紅框中有螺絲,共三隻,拆開後尾巴可以轉動,但是似乎沒什麼部份可以拆出來。

這個尾環側面有個小螺絲,是固定尾環的,但是拆了似乎也沒用,那就只是個尾環而已。

轉到近距離處,可以看到左方紅框中的沈頭螺絲,這是固定前鏡組的,鬆開後前鏡組可以拆開,所以萬一進了塵可以由此拆開吹乾淨。

中間的紅框是固定對焦環的,前鏡組拆開後,就可以將對焦環拆下,而這三隻沈頭螺絲也是無限遠調整裝置。

右方的小沈頭螺絲,是限制對焦環轉動區域的,拆掉後就可以一直轉,但是這個螺絲設計很奇怪,一般這種功能的螺絲都是轉到一定的位置就不能再轉,可是這隻可以一直轉,轉到掉進裡面的縫隙為止,所以拆開後在裡面的縫隙發現了一隻沈頭螺絲,看到的螺絲應該是後來另外配的。

前鏡組以及對焦環已經取下,對焦環原來是用沈頭螺絲固定在銅環上。紅框中有螺絲,但是鬆開後似乎也沒辦法拆開什麼部份。於是想想算了吧,尾巴就算拆的開,如果要另外製作光圈連動,還是要把鏡身挖孔,一定搞的都是碎屑,這種複螺紋還是不要動了吧,有些德鏡的複螺紋精密的很,拆開後很難裝回,有時要弄很久。

研究了一陣子,由外面製作光圈環吧。

這是鏡身,在鏡頭中線相反的位置有個小孔,這是原來的接環定位用的。

這是原來的接環,已經車短了。上面紅框中有個小凸起,裝回時就是要對著上圖中的小孔。

下方紅框中本來有個卡榫,拆掉了,有個缺口,用鋁板補起來。

反面,紅框中鎖了一個小螺絲,這也是要定位用,後面會說明。

用 M42 轉 EF 的轉接環做為接環,內徑已經車大,尺寸要配合下圖中的零件。

這本來是一個 L39 相機的廢零件,形狀剛好可以改造來用。上端車修一下,可以塞到上圖中的接環內。下方向內凹入的凸緣是要鎖原來的鎖環,這樣接環就可以固定在鏡身上了。

側面挖的孔是要讓光圈連動裝置穿出的,後面會說明。

這是另外一面,銅環右下角上挖了個小孔,那也是定位用的。

銅環與接環組合。

另外一面。紅框中的小螺絲是要配合後面的光圈內環定位用的,後面會說明。

銅環上的孔要與原來接環上另外鎖的小螺絲互相配合,這樣鎖在鏡身上,接環就不會亂轉,不然只靠細細的鎖環是鎖不緊的,雖然不會掉下來,但是會轉,會轉的會光圈的位置就會亂掉。

圖中上面的環是反著放的,為的是要讓大家看到凸起的螺絲,實際安裝時是反過來,凸起的螺絲才會剛好頂在凹孔中。

這個環是在原來的接環以及新的接環之間,外面要套上光圈環,這個環稱為光圈內環吧。

左下方紅框中是定位鋼珠,右方紅框中是個小凹孔,也是定位用的。鋁環下方外緣稍微凸出,是為了要擋住光圈環,後面會說明。

光圈環用什麼呢?自己做的話,那些光圈值很難做的漂亮,雖然可以做,但是那種顯影用的藥劑小量很不好買,而且很麻煩,所以算了。這是一個 Yashica 42-75 mm 廢鏡頭的光圈環,主要考量各光圈的相對位置以及大小方向,手上只有這個最接近,總不能找個轉到大光圈,而實際光圈是 22 的環吧。這個光圈環最大光圈是 3.5 ,而此鏡實際只有 4.5,不過將就吧,鏡主知道就好了,反正實際測光吧。此外光圈值也與實際有些出入,22 的位置大致應該是準的,光圈稍大就越來差越多了。

上方紅框中挖了一個凹槽,這是要與鏡身上光圈連動機構連動用的,後面還會說明。

把光圈環套在光圈內環外面,鋼珠裝上,光圈內環上的凹槽要對準尾巴銅環上凸起的螺絲。當然這些螺絲、凹孔等等的定位角度並不是一開始就弄的清楚,要邊改邊測試再確定位置。

光圈內環是固定的,光圈環當然是可以轉動的,兩者之間要上潤滑油。

把原來的接環裝上,這就是新的尾巴各零件相對位置以及大致的外觀。

做了一個銅環,這是光圈凸桿與光圈環的連動機構。

裝的時候凸出部份要穿過縫隙卡在光圈環的凹槽中。

裝上機身,要注意各零件的角度,所以每個零件都要製作定位的螺絲以及凹孔。

鎖上原來的鎖環,新的鏡尾就固定了。

連動環裝上,可以看到銅環上的凸出部份已經頂住鏡身上的光圈凸出物,另一端穿過縫隙卡在光圈環上的缺口,現在轉動光圈環已經可以控制光圈。

只有這樣還不夠,因為光圈連動的銅片會掉出來,還要做個環頂住。

這一面裝起來後是在裡面的,只要邊緣凸出一些頂住就好,這樣有個好處,摩擦面減小,產生碎屑的機會小,而只有邊緣接觸,那麼銅環就可以噴漆,只有邊緣會掉漆,外面不容易看到。

鋁環裝上,就利用固定接環的螺絲短短的凸出部份固定就夠了。

最後該塗黑的部份都塗黑了再正式的裝回去,接環的側面也磨了一個小孔填上紅漆,我覺得紅點在這個位置比較好用,裝鏡頭時比較容易看到。

側面的外觀,還不錯啦。不過缺點就是光圈值與原來其實是不太符合的。

這個鏡頭其實施工算是比較複雜的,研究花了很多時間,這些設計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好,有些是邊改邊想,計畫趕不上變化,有些設計與原來想的其實不一樣。

這個鏡頭既然可以改成,顯然類似的接環應該也可以改,以法蘭距而言,改其他的接環應該也可以吧,只是那個光圈環比較難搞。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