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x 45mm f2.8 鏡頭改 Pentax 開光圈對焦 K 接環


Contax 45mm f2.8

網友改了一隻鏡頭覺得好用,於是想改這隻 Contax 45mm f2.8,據說是看起來像 Pentax 的 LE 銀鏡,所以改來混珠一番。這隻鏡是 Contax 的百年鷹眼紀念鏡,外觀品像極好,真有點捨不得動工。

這隻鏡的光學結構是 Tessar,三群四片,雖然結構簡單,但是解析度可不含糊,初步測試,在最大光圈稍微有點糊掉,但是邊角解析度與中央差距很小。

這是鏡尾的外觀,前後鏡組的直徑都不大,但是後鏡組的護環倒是很大。

蓋子也是銀色的,但是有個黑邊。

接環拆下後,翻過來看內部,紅框中的一串小孔是光圈定位孔。Contax 50/1.7 以及 50/1.4 的光圈定位孔都是在一片薄鋼片上。但是此鏡為了作成餅乾鏡,所以沒有空間,就直接挖在接環上。這樣就傷腦筋了,因為要改鏡的話還要重新挖這一串光圈定位孔,挖洞不難,但是位置要準確就要花點時間。

這是光圈環與內部光圈機構的連動裝置,這個連桿不像另外兩隻標準鏡是把塑膠熱融之後壓上,這裡是用螺絲鎖的。兩顆螺絲上方的孔洞是光圈定位彈簧與鋼珠的位置,這兩個零件已經先收起來,免得不見了。

光圈環拆下後的外觀,槽狀缺口是與鏡心光圈機構連動用的,因為鏡心在對焦時會前後移動,因此這個零件作成長形的槽狀缺口,以便光圈機構的桿子可以前後移動。

這是鏡心上的光圈桿。

鏡頭主人提供了一個 Pentax 廢鏡的接環,這是 M50/1.4 的接環,鏡尾的護環大小也合適,只要車掉一小圈就可以用了。

此鏡原來的接環很厚,所以要改鏡的話,只要將 K 接環的邊上凸緣車平就好,即使這樣還比原來的接環薄,所以無限遠的位置還要向機身方向調整一些。所以改鏡不是只看法蘭距,有時接環厚度也有很大影響。網路上有人說此鏡給 Canon 的數位機用會打到反光鏡,而且看後鏡組確實很突出,一開始很怕也會打到 Pentax 數位單眼的反光鏡,但是比了一下,比我手上那隻 Rollei 50/1.8 的突出還少一點點,所以應該沒問題。仔細量了一下,在底片機上應該也可以。實際試試看也沒問題,至少在 Pentax MX 上面沒問題。

量測是否會打到反光鏡的話,要先量反光鏡到接環距離,可以放在 B 快門將反光鏡抬起時量測,也可以將反光鏡用手扳起來量,那個彈簧很鬆,直接扳起不會損傷;然後量測鏡頭在無限遠時最後面的零件與接環面的距離。MX 的反光鏡與接環距離大約 8.5mm,此鏡後面的距離大約也是 8.5,但是就是比 8.5 少一點點而已,所以剛好可以用,但是在其他的底片機上可否使用則需要自行量測。此鏡有網友說在 Canon 數位單眼上不能用,還真奇怪,Canon 的法蘭距短,反光鏡怎麼那麼長。

要實際量測反光鏡是否打到的話,最好不要裝上鏡頭就拍拍看,這樣萬一打到的話,鏡頭或是相機損傷都不好,測試的方式應該是先將相機調到 B 快門,將快門打開,此時反光鏡會抬起,再將鏡頭裝上,釋放快門,看有沒有打到的聲音,如果有當然不能用,比較嚴重的是有時反光鏡因為卡住而降不下來,這樣就一定不能用;如果反光鏡順利回定位,那就應該沒問題了。如果有反光鏡預鎖裝置的話,那當然就更方便了。為何要這樣測試?因為反光鏡抬起時一般都是強力的往上彈起,如果打到的話,力量比較大。而反光鏡放下時,一般力量比較小,即使打到,力量也小,不致發生損害。

此鏡的直徑比較小,量了一下 K 接環的外徑與此鏡的外徑差不多,可以不用車小,但是因為光圈環稍微突出,因此 K 接環的邊緣要稍微車薄,如左圖,這樣 K 接環露出來的外觀還是鍍鉻的銀白色,如果完全避過了光圈環,就要車掉外緣,看起來邊上會有一圈黃銅色,看起來就不夠美觀了。改鏡的原則是能不要去除的地方就不要去除,因為原來的表面都是經過美化處理的,車掉了總是有些不美觀的地方,除非是不得已;所以動刀之前要仔細思考評估,現在看以前有些改的就覺得可以不用車掉那麼多。

這樣K接環由外面看,也看不大出來車過的痕跡。

這是內面鑽的光圈定位孔。

來一張光圈定位孔的近照。

在鏡身原來螺絲孔的相對位置挖螺絲孔,裝上接環。這個鏡頭改的很險,紅框中那顆螺絲,與 K 接環的機身卡榫位置非常接近,再偏一點就麻煩了,會變成裝上機身時,對焦中心線不在機身中央,視覺上會不美觀。現在可以裝上 Pentax 機身了,但是無限遠還沒調整。

無限遠的調整機構在這裡,前方的銘環與濾鏡環是一起的。紅框中可以看到三顆螺絲,轉鬆後光圈環就可自由移動,將無限遠的位置調好就可以鎖回去了,再把銘環也鎖回。因為此鏡光圈原來的既定狀態為【縮光圈】,所以這樣就完成了縮光圈對焦階段的改鏡,可以當作 M42 鏡頭一樣來使用。

此鏡品像極好,所以鏡主希望做非破壞性改裝,即使鏡主沒有說,碰到這樣的好鏡,也是儘量不要破壞比較好。這樣的鏡頭改起來很累,壓力很大。改鏡時因為要把接環拆掉,因此一般光圈機構都會暴露出來,這樣的情況,很容易由光圈機構的縫隙入塵,所以要很小心,非必要時要把它暫時用東西罩起來。此外此鏡的蓋子是原廠的淺色塑膠製品,也不是一般的黑色塑膠,因此放置的時候也不能與桌面摩擦,改鏡的桌面哪會乾淨,一定有鋁屑、銅屑之類的,所以也要墊在衛生紙上施工,免得磨壞。

事實上改鏡到此階段,也完全沒有破壞任何零件,原來的接環另外收起,隨時可以換回,只是換回的話,無限遠的位置要重新調整。

當然只是改到這樣,未免太不刺激,最好還是改為開光圈對焦,初步評估應該可行。要改開光圈,當然要找到控制光圈縮放的機構,縮放桿在這裡,只要做個轉環,在機身將壓桿壓下時將力量傳給這支縮放桿就可以了,但是這樣一定要做銅環。最怕做銅環,因為噪音很大,自己施工無所謂,可以帶耳罩或耳塞,但是要是吵到鄰居來抗議就麻煩了。

在零件堆裡找了一個零件,是 Pentax 鏡頭上的,當然剛好可以卡進 K 接環原來的凹槽中,這樣簡單多了,不過還是要修磨一番。內緣會卡到鏡心,所以要磨掉,但是又不能磨的與沒有突出的部份一樣,因為那兩個位置剛好可以裝後面會提到的連動零件,要留一些來鎖零件。外緣與K接環的尺寸本來就相合,所以不必磨,如果找到類似的零件,尺寸不合的話,摩擦到的位置也不宜磨掉,因為這種經過陽極處理的鋁合金表面比較硬,比較耐磨,也比較滑潤,如果磨掉了,露出原來的鋁材,就會容易磨損掉屑,而且摩擦力會增加。

左邊的凹入處是要避過 Contax 鏡頭與 C/Y 機身的光圈資訊傳遞桿,像 Contax 50/1.7 一樣,裡面的銅環也要這樣磨。本來以為這個環是鐵的,但是一磨之下,發現是鋁的,這很傷腦筋,因為鋁很脆弱,磨這個凹入處要很小心,萬一滑手的話,鋁環可能就變形不能用了。右邊是加上了與機身連動的光圈壓桿,下方則是加上了壓光圈縮放桿的連動桿。

這是反過來的外觀,這兩個突出桿子的相對位置非常重要,距離太近的話,機身壓桿壓到底,光圈會達不到全開,距離太遠,機身還沒壓到底,光圈已經全開,這樣對鏡頭光圈縮桿會造成不正常壓力,而且機身放開時可能光圈不能縮起。

這兩個零件的位置要在鏡頭上比對的非常仔細,要用可以擦掉的簽字筆在鏡身或接環上做些記號,完工後再用酒精擦掉。

這是轉環完工時,嵌入接環的狀況。現在有另一個問題,要怎樣把這個轉環保持在K接環的凹槽內而不脫出?因為鏡身裡面該位置是空的,所以只有這樣的話一裝上機身,轉環就會掉下去。本來想由接環內的護環上裝三個小銅片把轉環拉住,但是實際嘗試施工到一半就放棄了,因為在圓環的內壁上很難上螺絲。

 

於是想到另一個方法,只要在鏡身中有東西將轉環托住也可以,因此就比照 Contax 50/1.7 的改法。左圖藍線的部份,是鏡身外壁的切面,與 50/1.7 一樣,剛好裡面有凹槽,以前那隻鏡是做了一個鋁環,當時有點笨,其實不用鋁環,鋁環很麻煩,用塑膠環就可以了。

這個塑膠水管的外徑剛好可以卡進來,那兩個凹槽是配合對焦定位器的突起而挖掉。這其實是底面,反過來就可以卡在鏡身裡面。

這是卡入境身後的狀態,高度大約 2.5mm,剛好可以托住接環中的轉環。這個塑膠環有些部位在 K 接環的鏤空處會看到,因此要把相對的位置在完工前塗成黑色。

這是轉環為了避過光圈連桿而凹入處,這個連桿很討厭,連接環後面的護環也一樣要挖掉一塊來避過。

都測試完畢了,該美化一下,這個接環原來是 50/1.4 的接環,裡面的鏡尾護環大小也合適,只要車掉一點點就可以了,裡面用黑色壓克力顏料塗一下。在不會磨到的位置,壓克力顏料超好用,非常的【不反光】,但是如果在會摸到的位置,就要塗厚一點,而且表面要用去漬油洗乾淨再塗。

這個護環的機身壓桿定位缺口有點怪,目前的鏡頭沒有辦法壓到那麼下面,所以這個缺口要往上移,上面要挖掉一些,下面要用 AB 膠包上銅片墊高。一開始忘記了,就照著這個護環原來的位置來安裝,結果一裝上機身就發現不對,因為壓不到底!光圈無法全開,只好重新調整裡面壓桿的位置。

這是轉環裝上後的狀態。

完工了,原來的鏡尾護環看起來還滿合的。整體而言,Contax 鏡改開光圈的 K 接環並不很難,因為法蘭距接近,光圈縮放桿的方向相同,大致上做個轉環就可以做到。

此鏡原來的螺絲是黑色的,現在換上銀色的接環,當然螺絲也要用銀色的。接環內緣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原來與機身傳遞光圈資訊的連桿,此桿不能拆,因此接環的護環上要挖開一條縫避開。

全部完工,完全沒有破壞性改裝,如果要換回原來的 C/Y 接環,只要將接環螺絲轉下,把轉環與塑膠環取下即可。但是要注意拆的時候光圈定位鋼珠不要遺失了,此外,當然無限遠的位置還要調一下。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7/3/24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