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F1 機身改 Contax/Yashica 接環

您是2013/07/15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這位機主是香港朋友,認為 Contax 接環的相機好像不太耐操,而又很喜歡這種 Canon F1 等級的職業級機身,看到日本有人將這台機身改為 C/Y 接環來接蔡頭,於是也想改一台。

這是 Canon  New F1 的機身,這種機身在年輕時可是眼中的極品啊。

先拆原來的接環,這個螺絲要拆掉。

底下這兩隻螺絲也要拆掉。

另外一面這個螺絲也要拆掉,一共四隻螺絲要拆掉。

這裡有個按鈕,對稱的位置也有一個,兩個按鈕按下去觀景窗就可以取下來。

四隻螺絲取下後,面板就可以向上拿下來。

裡面的接環,由四角四隻螺絲固定。Canon 的鏡頭很複雜,但是機身接環倒是很簡單。

上面這裡要小心,接環緊貼著一些電線,要注意不要弄斷了。

這是機主提供的一台壞的 Yashica 機身,作為取機身接環的用途。

後來研究的結果,其實用 Yashica 108 的機身可能比較好改,因為這個機身接環很複雜,而且接環是鋼料的,幾乎無法加工,只能用鑽石研磨棒加工,而 108 的接環應該是銅的。

接環四隻螺絲取下就可以看到裡面的彈簧片,這台機身內這些有點複雜,但是 108 的機身內彈簧片是像 Pentax 或是 Nikon 等等的一圈一體成型,應該會比較好處理。

彈簧片拆除,本來想取這個座子用,但是形狀大小都不太合,而且似乎要拆整個機身才能取到要的部份,於是就重做了基座零件,但是後來發現很花時間。如果有機會再改這個機身,搞不好會研究把 Yashica 廢機身中的座子拆出來改改看,這樣就可以不用做這個零件。

日本的網站上是用 Contax 原廠的 7.5 mm 長度延伸環來改,那就簡單的多,可能那個環根本買不到,而且據說非常貴,因為根本沒找到肯賣的,所以也沒找到價錢。

沒有延伸環就要自己做這個座子,要比照原來的接環座子製作,所以要鑽許多洞以便鎖原來的那些插刀彈簧片以及定位的金屬片等等。而靠下方還要比照原來 Canon 的接環座子做成差不多的形狀以便鎖在機身上。當然一開始是做成圓形的,然後把邊緣磨成方的。製作這個東西其實很麻煩,要銑掉許多部份,銑的深度還要剛好,否則彈簧會太鬆或是太緊。

另外一個角度,左下方勾狀的零件是鏡頭卡榫。其實這個改這個接環最麻煩的是這個鏡頭卡榫,因為 Contax 原廠的設計鏡頭卡榫的機構是在接環座子環狀以外,參考原廠機身就知道,但是如果改機也那樣弄,機身外面會有一大塊凸出物,有點醜,而且也沒有原來那麼多空間,可能也不太好弄。

如果比照一般的 C/Y 鏡頭轉接環其實也不好弄,因為圖中右下方有插刀彈簧片,只能做在圖片中左下方的位置,而在卡榫與 C/Y 接環螺絲之間的距離很短,要做出卡榫機構實在有些難度,主要是一些材料不好找,不過還是做出來了。這個機構如果用原廠的延伸環來改,那就沒有問題,用原來的機構就好了。那用其他長度的延伸環可以嗎?不行,因為由網站上一些圖片看來,按鈕可能會卡到 Canon 的機身,因為這個機身改完後量起來,由機身的面板到 C/Y 的接環面只有 6 mm 的距離。

這是基座的反面。

零件做好後把彈簧片、定位金屬片等等都鎖好,然後鎖在機身上。當然這個座子最後要正式裝起來時內側還要噴黑色消光漆。

這個面板要改造一下,因為新的座子外徑比較大,面板的孔洞內徑不足套不上去,於是把內徑磨大。磨的時候發現這個面板還真是講究,並不是整個塑膠的,而是塑膠內外的表面都有一層薄薄的銅材,外面再塗黑色塗料,猜想目的是增加強度還是耐磨等等的吧。

面板裝上。

因為座子四週有許多缺口,會漏光,因此外面還要做個套環把四週都擋住。紅框中的是卡榫按鈕,外框用三隻螺絲由側面鎖住,按鈕在裝上前要先放進去,裡面會磨到的部份也要修磨使按鈕能順利按下彈出。光找這個按鈕就找了好久,不能太大,太大會頂到機身,又不能太小,太小按起來手會痛,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也就是說要再改一台,那也沒按鈕了。自己做其實很麻煩,用鋁的摩擦力大,用銅的顏色不好看,鋼的小車床車不動,只能找現成的鍍鉻的。

這是卡榫機構的近照,這個最難找材料。卡榫金屬片要用夠硬的,找了一片鋼片,加工只能用砂輪配合鑽石磨輪。彈簧是找了一組彈簧調整成這個形狀,其實也不好找,因為能容納的空間有限,彈簧不能太多圈的,也不能太少圈的,要把 C/Y 接環裝上後剛好壓住使彈簧片可以轉動,但又不會太鬆。勾住卡榫金屬片的一端底下要磨個槽,以便容納勾下去的末端。另一端卡在外環的壁上,要磨個小小的凹痕,使末端能卡住。中間那個螺絲也只此一個,因為卡榫片的高度要配合鏡頭的凹槽,位置是固定的,因此螺絲凸出部份不能太長,否則會頂到接環,也不能太短,太短了彈簧會脫出來。本來應該要找個螺絲,螺絲帽要把金屬片與彈簧圈都壓在底下,但是裡面沒有那麼高的距離,只能這樣做。螺絲的粗細也要適合,太粗了金屬片要磨很大的洞,邊緣剩下太少,太細也不行,太細了彈簧圈不好固定,反正也那麼多廢螺絲也只找到這一隻適合的,再找也沒有了。所以廢料再多,永遠少一件。

這是接環,內側頂到按鈕處要磨掉一些,鋼料也只能用鑽石磨棒慢慢磨。

這一區的外面擋環要稍微磨掉一些,因為有些 C/Y 鏡頭此區會有個凸起,怕會頂到。

接環右上角是按鈕的位置,如果裝大一些的鏡頭可能不太好操作,要自己找個好弄的角度,我是用左手拇指或是食指的指甲去頂,不是很理想,但可以操作啦,沒辦法,將就這個接環只能這樣做。

接環裝上,完工。

用模擬的鏡頭裝上,會發現有些鏡頭尾巴的凸出物會剛好快要接觸機身這裡的自動光圈控制連桿,有點險。

底下會頂到這個圓柱,不過這個圓柱是會伸縮的,所以會被頂進去再彈出來,只頂一點,稍微用力就可以轉過去,應該影響不大。

裝上鏡頭,完工。

這台機身這樣改其實非常費工,難過日本人要求自行提供 7.5 mm 的延伸環。如果有人要再改,有幾個選項,一是用原廠的廢機身座子來改造,Yashica 108 的機身座子也許更好。再來可能還是用延伸環來改,原廠最好,副廠的也馬馬虎虎,但是要注意按鈕位置。另外一個選項是用一些轉接環來改,但是用副廠的延伸環或是轉接環改有個後遺症,就是那種都沒有像原廠那樣的彈簧片,久了接環會彈性疲乏,有些可以調整,但是久了仍會有問題,不過那樣應該最便宜,如果操的兇的朋友不宜那樣改。

幾乎改好時,經過與機主的討論以及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此機竟然對焦屏與底片位置不一致,也就是說對焦屏看起來對準時,實際上的焦點是錯的。其實底片機要改機的話,一開始應該就先要測試底片位置的焦點是否正確,要以底片位置為準,但是數位玩久了,竟然都忘了底片機可以直接檢視焦點了。

底片位置的無限遠沒問題,然後再去校正對焦屏才對,但是此機身的對焦屏竟然差了約 0.3 mm ,其實這個尺寸在相機的焦點而言算是很大的誤差了,一般生活中這種尺寸無關緊要,但是機身可天差地遠。此機的對焦屏要將底下的螺絲鬆開,下面墊了墊片,要用墊片的高度來調整。

這是陽極處理完成的外觀。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