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New FD 300mm f4 L EF 接環

您是2009/1/29 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canon 300mm f4L

這是一隻好鏡 Canon NFD 300mm f4 L 鏡,鏡主要改為 EF,很長的鏡頭,也很重,附帶有角架環。

以前沒改過這麼大的鏡,這是挑戰,不過後來發現還真是難改,早知道這麼麻煩的話,可能就不想改它了。

canon 300mm f4L

光學結構是八片,但是最前面一片似乎是平面的保護鏡,第二以及第四片是低色散玻璃,最後一片則是平面鏡,這個位置其實是裝濾鏡的,沒裝濾鏡時也要裝上一片標示為 1x 的透明平面鏡。

此鏡為內對焦,如果最後的透明濾鏡算在內,倒數第二片以及第三片是一個鏡組,對焦時這個鏡組會前後移動以改變焦點位置達成對焦目的。

大紅框部份是透明濾鏡的架子,右方紅框中的螺絲是固定接環的,拆鏡要由這三隻螺絲拆起,當然施工時腳架環先拆掉比較方便。

接環取下後就可將鏡尾的核心取出,先看看內部吧,紅框中的螺絲是固定接環外環的,這個結構幾乎與前一陣子改的 NFD 50mm f1.2 相同,所以請參考一下那隻鏡的結構也差不多。

前面說的螺絲取下後,就可將光圈環以及光圈環的內環取出。

此鏡很長,由縫隙裡面可以看到紅框中的光圈連動叉。

這是拆下的接環外環以及光圈環。

裡面細細的鋁環是光圈內環。

鎖接環的座子也要拆掉,上面有六顆螺絲,其中一隻在光圈凹槽片的底下,所以要先拆光圈定位凹槽的塑膠片。那些螺絲只有一顆拆的掉,其他只好鑽掉再重新製作螺絲孔,打算鑽的時候實在是一陣掙扎,一般來說鑽掉後,常常原來的螺絲孔會壞,要重打,但是重打有一點可惜,後來評估了一下認為對強度影響有限,而且對外觀沒有影響,就鑽下去了,這一鑽下去就是豁出去了。

光圈定位鋼珠也一樣是圓柱狀的,並不是圓的,在塑膠的定位凹槽中滾動。

這是控制光圈的核心部份,因為鏡頭很長,光圈深入鏡身,所以光圈連桿以及壓光圈桿都很長。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改這隻鏡真是非常麻煩,在測試時連桿很難對到裡面的連動叉,因為這個核心往鏡身上裝時,後面的圓盤就會擋住縫隙,根本看不見,要靠猜的。有一次就是沒弄好,以為對到了連動叉,其實沒對到反而把它頂的角度偏移了,還無法歸位,卡在裡面,怎麼弄都弄不出來,無計可施,鏡子拆也拆不開,又不敢用暴力,只好寄到基隆找老魚高手幫忙拆開,後來又發生了一次,因為知道拆法了,所以就自己拆開解決。

在側面的紅框中有小螺絲,拆開就可將最外面的蓋子取下,但是請注意,最好不要拆,因為一拆開,裡面的一圈鋼珠就掉出來了,第一次不知道,結果大珠小珠不是落玉盤而是落滿地,用磁鐵吸了半天,不過還好,裝回時還算容易。

原來拆開的目的是想這個核心是否可以不用,因為要塞入 EF 的轉接環有點大,轉接環必須車到剩下很薄才行,想看看能否只利用那兩個長長的零件就好,但是評估了好幾天,怎麼想還是要用到原來的零件,因為自己做的話,壓光圈桿很難那麼精準又那麼滑順,因為太長了,而且也沒有地方可以方便安裝,既然壓光圈桿要用原來的,那光圈連動桿也用原來的吧。

這是原來的凸起,本來是與機身連動的,但是 EOS 機身是沒有機械連動的,所以最後要磨掉。

這是內面,有些彈片鎖在上面,改鏡的話那些都沒用,都要拆掉。最後有用的是那兩個桿子以及彈簧,但是施工過程中因為要車那個圓盤,所以長長的桿子要拆下來,否則無法上車床。桿子上各有五顆螺絲,都拆不掉,用酒精泡了好久還是各有一顆非常堅持的留在上面,只好鑽掉,不過四顆螺絲也夠了。

來插花談一下鏡身怎麼拆,為何要拆呢,主要是此鏡很長,又有兩個連動桿深入鏡身,因此鏡身就有很深的開口,非常容易入塵,雖然前面包起來,後面塞起來,但是磨了一陣子它就是入塵,必須拆開才清的到。此外因為那個光圈機構被頂的錯位,也只好拆開解決,拆了之後,發現還是暫時不要裝回比較好施工,因為比較輕也比較短。

左圖是拆開之後拍的,對焦環的花紋橡皮先取下,對焦環轉到適當的位置會看到如紅框中的螺絲孔,靠鏡頭前方(圖中左方)的是鎖定前鏡組的,前鏡組是由第一片到第五片所組成,前鏡組拆下才能清的到對焦鏡片組(第六片以及第七片)。

紅框中右邊的螺絲是固定光圈機構的,所以要拆前鏡組的話,只要鬆開左方的三隻螺絲就好,不過要解決光圈錯位的問題就要把光圈機構拆出來才行了。

這是由前方看進去,紅框中有兩個凹槽在對稱的位置,是轉動光圈機構用的,用來調整最大光圈的位置,最後在裝回時,要把光圈環放在最大光圈,然後轉動這個光圈機構到光圈剛好開在最大,然後固定鎖住。

拆出的光圈機構,右方的叉狀是與鏡尾的光圈控制桿連動的,但是沒對準的話,會把光圈連動環推的錯位。請看左方紅框中有個小凸桿會隨著光圈控制環的弧形部份推到不同的角度,角度不同,光圈大小就會變化,但是如果轉的過了頭,就會卡在右方紅框的位置,就必須拆出來把小凸桿撥回去。

因為鏡主要做手動將光圈撥到最大的機構,所以要磨鏡身,如圖中亮的部份就是磨掉的部份。磨這個很麻煩,如果把對焦鏡組拆出來磨,雖然沒有入塵的麻煩,但是要清裡面前後移動潤滑的機構,那個機構清起來很麻煩,因為有油,又無法整個清洗,如果有碎屑很難清。所以後面用三層海綿塞住,前面又用塑膠袋套住,但是磨完了還是有塵埃進去,所以只好拆開清理。

鎖接環的座子在相對的位置也要磨一塊。

做這樣的一個零件放在那個缺口中,用來頂光圈壓桿,就可以手動的將光圈開到最大以便對焦。

這是裝上後的外觀,下方紅框中的銅片要調整在順時針壓下時剛好光圈可以頂到最大。

原來的接環座子要車薄作為墊在轉接環與鏡身之間的墊環,左方紅框中光圈內環上有個凸起,是頂住光圈連桿的,右方紅框中光圈內環上有個凸起,剛好頂在光圈環上的凹槽中,於是兩個環可以連動。當然,像改 NFD 50mm f1.2 一樣自己做連桿也可以,但是評估了一下,覺得既然壓光圈桿要用原來的,當然光圈連動桿也不要再另外製作比較好。

前面說的左方凸起,只能將光圈連桿頂的順時針轉,但是回來時要靠光圈連桿本身的彈簧拉回,所以最後原來的光圈控制核心上面的彈簧要裝回。

右方紅框中的那個機構,下面是頂在光圈環的凹槽中,上面原來是頂在其他的部份,但是改鏡的話那些要改掉,改掉後此凸起會太高,要磨掉,磨的高度要與墊環在同一個平面。

這是新的接環,是用 M42 鏡頭轉 EOS 機身用的轉接環來改的,裡面要車到可以容納原來鏡尾光圈控制機構,因為那個控制機構沒有車小的空間,只能車接環,車到大約只有 1mm 的厚度左右,銅材的強度應該還夠。

車這個環還要注意,尾巴要留一些邊緣,因為最後接環上要黏對焦晶片,車的厚度剩下 1mm 的話很難黏晶片,留下的最後部份也要儘量的薄,大約 0.5mm,不然容不下原來的光圈控制核心。圖中的紅線是車完之後的剖面示意圖。

這是原來的控制核心,車的時候當然連桿要取下。邊緣要留下一些凸緣,這樣才能頂住前面說的光圈內環上的凸起,而留了凸緣,所以接環上車的時候也要與這個凸緣配合。

這是將接環套在核心外面的外觀,可以看到接環最後面的一圈稍微留一些黏晶片用,而這樣也剛好可以將核心壓在裡面,所以高度在車的時候要車的剛好。

這樣的改法也只能改給 EF 接環用,如果要改給其他的機身使用,就不能這樣改,因為那個核心的外徑可能與其他接環的外徑一樣,所以改給其他廠牌使用的話,應該只能用重作光圈連桿的方法。

這個核心車到適合的形狀時,其實是可以在墊環的外面稍微移動,也就是說沒有辦法定位,所以在紅框中的位置黏了一小塊鋁板,不同的角度共有三塊,黏好之後再車一下,就可以卡在墊環的內緣作為定位之用。

只有卡住還是不能完全定位,因為還是可以轉動,所以在墊環適當的位置鎖一個小螺絲,然後在核心的邊緣磨出一個小缺口,這樣才能定位,定位很重要,因為角度偏移的話會影響光圈或是壓光圈桿的移動角度,這個小定位螺絲當然也會頂住接環,所以在接環上相對位置也要磨出一個小空間。

裝起來大致上應該像這樣,晶片還沒黏。

接環上黏了晶片,在插刀的邊緣也加了小螺絲,為何要加螺絲,在 NFD 50mm f1.2 那篇資料中有說明,請自行參考。以前用銅片,但是此接環邊緣車的很薄,無法鎖銅片,因此鎖了一隻小螺絲,鎖的時候用 AB 膠黏一下,硬化後要將小螺絲磨到與原來的插刀一樣薄才行,不然有些機身可能裝不進去,像手上的 EOS 1000F 可以裝,但是鏡主的 EOS 5 就裝不上,必須磨薄。

這是裝好後的外觀。

測試時發現又入塵,只好再拆,因為對焦鏡組的後面一面也入塵,因為很深,很難清理,只好拆出來清。對焦環轉動一下,會看到圖中左邊的紅框孔洞中有一隻螺絲,拆下後可以將對焦鏡組拆出,但是裝回時發現無限遠跑掉了,原來右邊紅框中有個調無限遠的機構,裡面有幾個小孔,將上面的螺絲轉鬆之後,用尖起子卡住小孔,往前或往後撥動,就可以調整對焦鏡組前後的位置,最後把螺絲鎖緊就好。

此鏡的對焦機構沒有複螺紋,轉動對焦外環時,是靠上面紅框中的螺絲在一個斜的槽中前後移動來對焦。

這是內部的外觀,左方紅框中是固定螺絲的方形螺帽,螺帽底下的孔其實是長形的,所以鏡組才能調整位置,右上方則是那幾個小孔。 因為有這個機構,所以此鏡改給其他廠牌用的話,在無限遠的調整上應該也沒有問題。

整個裝好之後的外觀。

此鏡改起來的感想是真的很難搞,主要是鏡身太深,一入塵就要整個拆了才能清理的到,而且我的環境又不夠乾淨,改鏡的話,衣服、頭髮、雙手、零件等等都會將金屬細塵帶入工作桌的範圍,也不可能每施工一個段落就換衣服洗澡。一般的短鏡頭容易清,或者鏡身不需要加工的話,也比較不會入塵。但是此鏡要裝手動開光圈機構,非要磨鏡身,一開始也沒想到竟然如此易於入塵,入了塵又難清理,一清理就要大拆。 不過這也顯示功力不足,入塵應該有辦法防止的,只是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最後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入塵怎麼清都清不乾淨,不過在使用上應該沒有影響,心理層面影響比較大。

此外那個核心裡面是植絨的,雖然防止反光效果很好,但是施工的話,問題大了,一開始沒想到那個植絨的部份,施工完了才發現很容易黏附金屬塵埃,而且吹不掉,用膠帶黏、用吸塵器吸、用吹球吹,反正那些細塵就是堅決的卡在絨布中,搞了快一個小時才清理的差不多。

此鏡如果只看施工,其實並不難,只是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怎麼改,但是主要的問題在於入塵,真的搞得頭昏腦脹,清理起來很麻煩,而且清理的過程對於改鏡完全沒有建設性,花了多少時間已經很難計算,過年期間零零碎碎的每天弄一點,真的算不清了。

這個鏡拆成這樣看起來似乎有點可惜,但是這就是改鏡的風險,改鏡的風險不是只有不慎搞壞而已,有時發生一些問題,就是要大拆,所以改鏡基本上不太會增加鏡頭的價值,但是不改也不能用,改了總是會有些風險,如何取捨就見仁見智了,不過收藏級的鏡頭還是以不改為宜。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