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 & Howell 152mm f4.5 鏡頭改裝為 Pentax K 接環


Bell & Howell 152mm f4.5

有網友送了一顆 Bell & Howell 152mm f4.5 老鏡頭,竟然是沒有鍍膜的,看來大概有四十歲以上了吧。拆開之後發現是四片鏡片的結構,兩前兩後,各為一組黏合鏡片,在沒有鍍膜的年代,許多都用黏合型鏡片,因為那樣可以減少反射面。此鏡外型很小巧,評估一下應該可以改裝為 pentax K 型接環來使用,不過光圈葉有些進油,必須先拆開清洗一番。

拆解

光圈環拆解時,要將此螺絲拆開,這個螺絲是光圈環與內部光圈機構的連動桿,轉動光圈環時帶動內部光圈機構的轉動部份。

拆開後就可以將光圈環轉下來,其實許多鏡頭的光圈環並不一定需要上黃油,上黃油的目的是減少磨損,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阻力,免得用起來感覺鬆鬆的。

由圖中可以看到鏡身上的黃油,光圈葉上的油就是由此處滲進去的。

這個螺絲也要拆開,光圈機構的固定部份是靠這顆螺絲固定角度。

這是前組鏡片,固定環上有兩個凹槽,卡住凹槽就可以轉出。固定環轉出後就可以將鏡片倒出來。這種沒有鍍膜的鏡片有個好處,就是不怕刮傷鍍膜,玻璃很硬,沒那麼容易刮壞,所以拆出來可以先隨便放。

這是後鏡組,上方紅框中是固定鏡片的固定轉環凹槽,下方紅框是另一個轉環的凹槽,要先拆出外面的環,此環是管狀的。拆這種深入鏡筒的環,如果用鉗子或是工具一圈一圈的轉很麻煩,很慢,可以用工具卡住一邊的槽把它轉出來,但是要注意不要將螺紋刮花了,可以用牙籤來轉,牙籤比較軟。

這是拆出來的前後鏡片,由側面可以看出各為兩片鏡片黏合。

固定光圈機構不是用 C 型卡環,而是用一個鋼絲彈簧,這是比較老的設計。

這種卡簧很不好拆,很容易刮花原來的黑色表面,先用小起子撬開一個小縫,然後用牙籤卡住,用牙籤的好處是不會刮壞表面,然後用鑷子或是尖嘴鉗等等將彈簧圈勾出來。

彈簧勾出來後,可以將光圈機構倒出來,左圖右方是彈簧圈,左方是光圈葉,可以看到光圈葉中都是油。

這個光圈機構無法將光圈葉由座子上拿下來洗,因為另一面是像鉚釘一樣釘在座子上,只能轉動,不能拿下,只好整個泡在去漬油裡面洗。底座上有個洞,是配合鏡身上的固定螺絲來固定光圈機構的。

這個光圈葉很詭異,構造很簡單,沒有金屬柱,只是把鋼片上打個洞,然後就把打洞時壓切出來的突出部份當作軸心。

這是光圈機構的轉動部份,剛剛說的壓出來突出部份就是卡在這些溝槽裡面,紅色框中是光圈環的螺絲卡住的凹槽。

這種光圈葉裝回去的時候要注意上下兩部份的角度,因為固定與轉動部份各有一定的角度,要先看好,固定部份螺絲孔的角度先比好,此時轉動部份也要看好光圈環螺絲的位置,如果沒對好,會變成實際光圈值與光圈環上的光圈值不一致,或者是光圈無法全開,也許會無法縮到最小。

改裝

因為此鏡鏡身末端起算的法蘭距只有約 5 公分,扣掉機身約 4 公分的深度,只有 1 公分的距離,並不好裝對焦機構。要加上一些對焦機構的話,先要將光圈環車短(如左中圖),這樣鏡身露出來部份會比較長,如果裝在管子裡比較可以前後移動。整個的設計圖構想如左。

原來的光圈環車短以後,可以加上深綠色的部份將光圈環延伸到前面。

後段露出來的部份比較多了,可以加上淺綠色的部份將鏡筒延長,這樣比較好裝配,橙色的部份與藍灰色的鏡座固定在一起,是不動的部份,而淺綠色的部份則可以在橙色的鏡座中前後移動。紫色的部份是對焦環,可以轉動對焦。

整個對焦機構如左下圖,內管是淺綠色部份,中管是橙色部份,外管是紫色部份。外管上有個斜向的長形孔,中管有直線的長形孔,內管上有一個長形固定螺絲,這個固定螺絲是三個管子套好以後再裝上去。這樣在轉動外管時,長螺絲就會因為中管的孔狀軌道而被迫前後移動。

此種對焦的設計只能用在鏡頭較輕的情形,太重的鏡頭磨擦力太大不適用,而且也只能用在內部管子長度比直徑長的時候,否則容易卡住。

設計好了之後就開始動工,先將光圈環太長的部份車掉。

這是將光圈環加上了設計圖中深綠色的部份。

因為光圈環前面內徑比原來的鏡筒大,會有點搖晃的感覺,因此前面多塞了一層塑膠管,再用車床把太厚的地方車掉。因為鏡筒上有個固定光圈葉組件的螺絲,所以要把前面的環銼一個缺口,這樣比較好裝上。

這是另一頭幾個零件的大致狀況,對焦機構的洞還沒有挖,先套上試試看。鏡頭接環是用機身蓋做的,將中間挖掉即可。

裝好之後大致會是這個樣子。

軌道槽都挖好了,法蘭距比原來估計的短了一些,又將對焦機構鋸短。從收集了二十年的舊像機上找到兩個柱狀螺絲,終於派上用場,一長一短就剛好適合對焦機構的長度。這些對焦機構的軌道槽要做的剛好,慢慢磨,太鬆了不好用,因為緊所以凡是會摩擦到的地方要打蠟,用蠟燭就好,不要用汽車蠟,用蠟燭磨一下就可以了。

內部塑膠管露出來的部份用獨家配方塗上去,反光減少了不少。

這是完成圖,光圈與距離表尺算好了大小用印表機印在紙上,再貼膠帶防水,背面用雙面膠黏上,另外從舊的爛鏡頭對焦/變焦環上剪下來一些花紋橡皮用雙面膠黏上。

此鏡的缺點是沒有鍍膜,逆光可能會有耀光,此外法蘭距比較不足,沒有足夠空間裝配對焦機構,所以最近只能拍到2m左右。

上圖是實際拍攝的圖片,5.6 光圈,看起來還可以,細部的測試會發現縮小光圈時中心點沒有明顯的改善,但是邊緣畫質會提升,或者說原來中心畫質就很不錯。

這是約 2m 左右拍的,此圖為裁切中間部份,5.6 光圈。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2006/1/19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