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 & Howell 100mm f2 M42 接環(使用對焦筒)(種鏡)及光圈葉片更換

您是2017/07/15起第 位光臨本網頁的改鏡迷

網友弄了一隻 Bell & Howell 製造的大光圈鏡頭,100mm f2。原來的對焦系統太長無法改,於是作廢,重新裝個對焦系統算了。這一節是有鏡片的部份,已經將對焦系統拆下。

其實這隻 2007 年就改了,只是最近鏡主又來換光圈,所以重新修改撰寫。

 

這是原來的對焦零件,原來是用螺紋與前方的鏡組接合。

尾部這個環可以轉下來,這個對焦系統看起來很詭異,原來沒有塗裝的鋁材部份是固定在機身的。

這一節也可拆下,突出的桿子是對焦的定位桿。

這是原來的對焦螺紋。整個原來的對焦系統太長,也很難改,因此就捨棄了。

這隻鏡的光圈葉形狀很奇怪,邊緣呈現波浪狀。不過這個光圈葉片很厲害,它可以等間隔調整光圈。

找了一隻 135/2.8 的廢鏡,這隻原來是 K 接環,原來的接環已經改鏡用掉了,現在對焦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這個對焦系統確實的量測了一下,要把後面比凹口突出的部份全部車掉就會剛好,所以這個對焦環是剛好可以用。

 

這是對焦在最近處,內筒伸出時的外觀。

前端有四顆無頭的豆狀螺絲可以固定鏡身。

要車這個對焦系統很麻煩,因為不想拆複螺紋,複螺紋露出來的話,很容易卡入一些金屬屑之類的雜物,要清洗重新上油的話,非常花時間。但是不拆出來車也會卡一些金屬屑,所以要用一張厚紙板剪到剛好的大小,卡在末端以便阻止金屬屑卡入縫隙。這張圖片已經用紙板卡好了,所以看起來一片白,看不到裡面的鏡筒。

這隻鏡頭的鏡身雖然可以插入這個對焦筒,但是與對焦筒的內徑之間大約有1mm的縫隙,原來鏡身上的螺紋也沒有用。因此就想了一個設計,設計圖如左。

先把原有的螺紋車掉,車這個螺紋也必須小心,因為不想把鏡片全部拆出來,那樣太花時間了,所以連著鏡片夾上車床,不能太用力夾,免得把鏡片搞破,小心翼翼的慢慢把螺紋車掉。然後再用鋁材車個套環,可以卡在原有的鏡筒與對焦筒之間。利用對焦筒末端的小螺絲就可以固定了。但是左圖中還有護環,後面會再提到。這個圖當然不是做一步算一步做出來的,其實做這個套環時,後面許多的問題都要先想好解決的辦法,再來設計零件,否則到時候必須要重作某些零件才行。

這個套環與鏡筒之間管狀部份的厚度要車到剛好,不能鬆,否則鏡心會不準。而扁環狀部份則要配合對焦環縮到最短時複螺紋筒與原有鏡筒之間的距離,太長的話會對不到無限遠。

這個套環的每個尺寸都是有考量的,都必須配合某個零件的尺寸。實際上後面用到的零件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都要先找好。

 

這是套環已經套上的外觀,這個套環因為很薄,很難用螺絲來鎖,因此徵得鏡主同意,直接用 AB 膠黏死在鏡筒上,因為面積夠大,應該不容易脫落。

這是一個廢鏡的 M42 接環,原來比較長,圖中已經車短,車到裝上以後剛好可以對到無限遠的位置。

但是這個接環直徑比較大,裝上後與對焦環之間有個空隙,而且還有原來裝 A/M 切換鈕的缺口,看起來不好看,應該要補上一截。

找了一個廢鏡的內建遮光罩,車下一小段,車這種薄薄的鋁環也很難車,很軟,車到快要斷時就不能車了,否則容易卡刀,最後的階段要用【手床】,也就是用手鋸啦。

這一小截鋁環本來還在想應該怎麼固定,但是想想根本就只有短短一截,而且也沒什麼必要拆下,要拆就直接將接環取下,所以就乾脆也用 AB 膠直接黏死。這個鋁環的外徑剛好卡到接環的內徑中,就像是天造地設的,所以要玩改鏡,手上一定要收集許多的廢料。

縫隙大部分填補起來,這樣看起來好多了。

 

現在可以把鏡身裝上,但是對焦在近處時,複螺紋會露出,這樣是不行的,一方面是很醜,另一方面是灰塵雜物會卡入複螺紋,一定要有護環將複螺紋擋住。

這是另外一個廢鏡筒,車下來一截,而且這個鋁管的一端還有小固定螺絲孔。

上面說得護環要套在套環的外面,再用豆狀螺絲固定,因為豆狀螺絲會突出,所以在套環的邊緣要鑽深一點。

套環的外徑要與護環的內徑剛好配合,這是在一開始設計時就先找好材料才決定設計圖的。

 

這是護環裝好的外觀,對焦在近處鏡筒伸出時複螺紋也不會露出。這個護環在裝的時候,必須先放在對焦筒內,先將對焦筒與鏡身接合,再把護環拉出鎖上,如果先裝護環就擋住了複螺紋筒上的固定螺絲了。

 

這是全部裝好的外觀,在接環附近再磨出一個對焦定位的記號,其實這個記號沒什麼用,只是好看些,因為上面的標示是 135mm 的鏡頭用的,用在 100mm 的鏡頭,距離根本不對。

此鏡裝了這個 135 的對焦筒,其實最近對焦距離是 1m 左右,算是很近了。

 

再把原來的遮光罩裝上。

裝上 Nikon EM 的測試機,外觀看起來還不錯啦。這隻鏡能改成也是運氣,因為鏡主想改為 Nikon 專用的 M42 鏡,法蘭距還要考慮 Nikon 轉 42 接環的厚度,然而就剛好找到這些零件的尺寸都剛好合用,如果此鏡的法蘭距再短1mm, 手上這些零件就不能用了,就必須要找更短的對焦筒才行。

本來還想將對焦系統用噴漆噴成與前端一樣的顏色,可是考慮噴漆的附著力可能不是那麼好,哪天刮一下就是一道痕,反而不好,因此作罷。

 

但是這個鏡的葉片有點陽春,很容易脫落,因此鏡主想把葉片換了。這是拆開的狀態。右方是前鏡組,左方是固定環、光圈環以及內部的光圈機構。

這是原來的光圈機構可動部分。

拆出來的外觀,這個不份其實很簡單,與一般老式的光圈機構一樣的結構。

這是原來的葉片,有點陽春,兩端並沒有銅做的軸心,只是把鋼片打成花型來當作軸,這種很容易磨損而鬆脫。所以鏡主想換了它,但是不要小看,雖然很陽春,但是這個形狀很有學問,它竟然是等距的光圈,一般老式的多葉片光圈都是大光圈端轉較大範圍是一級,但小光圈端,轉一點點角度就是一級。而等距就是每級的光圈都等間隔。圖中下端是固定端,上端是移動端。

這是原來的固定端小孔,也很簡單,沒什麼特殊。但是這個光圈葉片可以等距,我想與這些孔的數目、位置等等都有關係,誰數學好其實可以去算軌跡。

這是在淘寶買的新光圈,這種就不是等間隔了,找到了適合的外徑以及內徑剛好可以相配。

但是這個光圈比原來的內徑小了一點,所以要做個鋁環套在上面,撥桿處要挖掉。

把光圈機構放進去,鋁環套上去。這樣還不行,因為光圈組件可能會亂轉,側面打了三個止付螺絲頂住就好。

這裡原來有固定前鏡組的止付螺絲,好短,都換成長的,而且這裡原來的螺紋是英制的,美國鏡頭當然是英制的,所以要重新攻螺紋改為公制的比較好配。

又是一尾活鏡頭啦。

全貌,其實外觀沒什麼改變啦。


D.T. Tang 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巨眼之門首頁www.bigeye.url.tw/